印度入五常穩了?中方在巴西對印度投了贊成票,但不代表能入常

2025年4月28 至29日,金磚國家外長會議在巴西召開,會議成果文件明確表示支持包括印度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尤其是在安理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一表態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印度方面,認為這是其長期以來追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簡稱「入常」)的重要突破。然而,印度是否真的穩了?這背後仍有許多複雜的國際博弈和現實阻力需要探討。

印度的「入常」願望為何遲遲難以實現?

印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便正式表達了希望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願望。作為全球人口第二大國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印度一直認為自己有資格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然而,幾十年來的努力始終未能如願。2005年,印度與德國、日本、巴西組成「g4聯盟」,共同推動安理會改革,試圖擴大常任理事國席位。然而,這一提案最終遭到以中國、巴基斯坦、義大利、韓國等國家為代表的強烈反對。中國的反對並非單純針對印度,而是對四國捆綁提案形式的不認可,強調改革應優先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此外,印度的「入常」願望還面臨來自地區性反對勢力的挑戰。巴基斯坦作為印度的長期地緣政治對手,堅決反對印度「入常」,認為這將進一步擴大印度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與此同時,義大利等國家也反對改革,擔憂擴大常任理事國席位可能導致自身的國際地位被削弱。

五常機製為何難以撼動?

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常機制自二戰後建立以來,已經成為國際秩序的核心部分。改革的難度不僅僅關乎印度,而是整個國際體系的固化問題。根據現行規則,安理會改革需要五常一致通過,這意味著只要有一個國家投反對票,改革便無法推進。美國是改革的主要阻力之一。現有機制對美國極為有利,其盟友英國和法國在五常中佔據兩個席位,進一步鞏固了西方陣營的優勢。如果擴大常任理事國席位,勢必會優先考慮非洲和拉美地區國家,這將削弱西方的整體話語權。因此,美國對安理會改革的態度始終謹慎甚至消極。此外,改革還涉及複雜的地緣政治博弈。中國雖然在金磚框架下支持印度在安理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但中印關係長期以來充滿競爭問題,邊界問題、經濟競爭等因素使得兩國難以完全互信。俄羅斯雖然曾表態支持印度,但其實際行動也較為有限。五常內部的分歧和博弈進一步增加了改革的難度。

中國的支持能否成為印度「入常」的轉折點?

中國在金磚框架下支持印度在安理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被外界視為印度「入常」努力的重要突破。但這是否意味著印度穩了,仍需謹慎解讀。首先,中國的立場強調優先照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早在2005年,中國便明確表示支持安理會改革,但認為改革不應僅限於幾個國家,而應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參與其中。此次表態延續了中國的這一立場,支持印度並不意味著反對其他國家。

其次,中印關係的複雜性仍是影響印度「入常」的重要因素。雖然中國在金磚框架下表達支持,但兩國在邊界問題、地緣政治競爭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這使得外界對中國支持印度「入常」的誠意和實際行動存疑。最後,金磚國家內部對安理會改革的態度並不完全一致。巴西和印度的訴求較為明確,但南非和俄羅斯可能更傾向於維持現狀。金磚國家內部的分歧可能削弱其在推動安理會改革方面的聯合力量。

結語

金磚國家外長會議的表態無疑是印度「入常」努力的一次重要突破,但距離真正實現目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難度不僅關乎印度,還涉及整個國際體系的重新分配。五常機制的固化、地區性反對勢力以及國際博弈的複雜性,都讓印度的「入常」之路充滿挑戰。未來,印度能否成功入常,取決於國際局勢的變化以及其自身的外交努力。除了金磚國家的支持,印度還需要拉攏更多國家形成廣泛的支持聯盟。印度是否穩了?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