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車企加征關稅,美國打算採取「極端措施」,德國表示反對

中方當著馮德萊恩的面把話說透後,歐美還是準備加碼對付中國車企,但這次德國率先站出來唱反調。

這次中方領導人在訪問法國期間,專門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了一場三方會談。在這次會談中,三方主要聚焦於中歐近期以來在經貿方面的摩擦。自去年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採取反補貼調查後,歐盟就接連對華出招,對中國光伏產品、風力渦輪機等發起了一系列反補貼調查。

不僅如此,近日美國又開始炒作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在此事上歐盟也和美國保持同一立場。也正是因為歐盟的這些行徑,給中歐經貿關係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而這次中方領導人訪問歐洲,為了就是管控中歐分歧,增進彼此交流合作,減少誤判。

於是,在這次三方會談上,中方也直接當面把話說透。中方表示,中歐合作的本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應當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來看待中歐關係,並且中國一直將歐洲視為外交的重要方向。雙方應該堅持通過對話協商的方式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照顧雙方的合理關切。

此外,中方還強調中歐關係具有強大的生產動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不針對、也不依附、更不受限於第三方,呼籲歐盟樹立正確的對華認知,制定積極的對華政策。顯然,中方的這番話就是提醒歐盟保持獨立思考,採取務實的態度處理中歐關係。

並且,中方也言明中國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歐美之所以不斷炒作此事,其實都是出於「保護主義」的立場,但此舉不但不能幫助歐盟本土企業提升競爭力,反而會作繭自縛阻礙他們發展的腳步。

要知道,中歐外貿總額已經高達8000億美元,中國也在2020年就首次超越美國陳偉了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國,這就足以證明,雙方擁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當前全球都處於經濟復甦階段,歐盟在這個節骨眼上如果還一味地在對華政策上追隨美國,最終損害的也只能是自身的利益。

不過,即使中方這次已經講的如此透徹,歐盟卻沒有將中方的勸告聽進去。這兩天,馮德萊恩再次公開表示,歐盟需要防止獲得「大量補貼」的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歐盟必須保護自身的產業。

不僅如此,美國也開始在一旁煽風點火。據悉,近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對外媒透露,美國政府很可能會採取「極端措施」禁止中國聯網汽車的進口。現階段美商務部正在審查公眾對此事的意見。

這也是今年2月拜登宣布對中國聯網汽車展開調查後,美國首次釋放對中國車企出台禁令的信號。顯然,美國在這個時候放出制裁中國車企的風聲絕非偶然。中方領導人這次訪歐之後,必然會給中歐關係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在中國電動汽車一事上,歐盟必然也會多加考慮。

因此,美國在此刻表示,打算對中國聯網汽車採取「極端措施」就是在干擾歐盟對此事的判斷。值得一提的是,歐美都準備加碼對付中國車企後,德國這次率先站出來唱反調。這兩天,德國聯邦數字化和交通部長福爾克·維辛公開表示,他堅決反對歐盟對中國汽車製造商徵收懲罰性關稅。

並且,他還強調,國際貿易應當在公平、規範的競爭環境中展開,而不是通過施加懲罰性關稅來挑起貿易戰。與此同時,德國寶馬集團首席執行官齊普策也警告,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的做法就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由此可見,歐盟內部在對待中國電動汽車方面已經產生了分歧,而德國作為汽車製造業大國在此事上顯然看得更清,他們知道從「保護主義」的角度出發會破壞競爭環境的公平性,對於歐洲本土企業的發展也相當不利,甚至很可能還會招致中國的反制。

這樣一來,德國車企自然首當其衝成為中歐競爭中的犧牲品。所以,當前歐盟應當理性思考,慎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