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會不會永遠追不上美國?

我們評價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經常使用國內生產總值,也就是gdp來進行評價。2023年中國的gdp不足18萬億美元,美國的gdp超過27億美元,用這個數據一看,美國比中國還是強大很多,而且2023年,中國和美國的gdp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擴大了。所以很有些人覺得中美的經濟實力差距越來越大。
我是學會計出身的,自己就做過很多年會計,除了讀了三年研究生是學文學,其後又長期浸潤於產業,自己也做企業做產品,對於gdp的理解比一般人更清楚,我是相信gdp可以做一個參考,但是用gdp來看一個國家實力,那就是沒腦子,包括用市值來評價一個企業,也是沒腦子。
學文科的,搞經濟的,喜歡用gdp,其實這東西做一個參考就不錯了,完全用它來做評價一定會被帶到溝里去。
我說一個我非常熟悉的領域,就是寬頻上網,1000m寬頻一個月創造gdp中國和美國的差距。
首先中國是98%的普通家庭實現了光纖覆蓋,只要想上網,都可以達到1000兆的速度,技術上完全沒有問題,有的家庭沒有1000兆,那是覺得費用有點高,選擇了一個便宜的價格。
美國目前能夠實現用光纜上網,達到1000兆速度的家庭,只有35%左右,大部分採用的技術還是adsl2和有線電視上網,上網的速度大概是200兆左右,並不能所有的家庭都實現用1000兆。從技術上來說,美國和中國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中國已經全面實現了光纖化,美國很多地方,尤其是偏遠地區還採用陳舊的技術,上網的體驗還是比較差的。
今天我的家裡有兩部4k的電視、8部手機、4部電腦、4部平板、2個電話手錶、4個空氣凈化器、1個電子門鎖,還有冰箱等若干電器都要同時聯網工作,在美國的普通家庭中很難做到,網路一定會很卡。
但是創造的gdp是什麼樣?
我用一個業務來分析一下情況。我家裡寬頻用的是中國電信的寬頻,159元套餐,包括1000兆的寬頻,三個電話號碼,主號一個月60gb的流量,兩個副號各30gb的流量,我把寬頻和移動通信各算一半吧,我家一個月寬頻承擔費用是79塊錢,大概就是10美元吧。大約我家一個月的寬頻產生的gdp是10美元。
儘管美國網速沒法和中國比,上網體驗不比中國好,但是每個美國家庭承擔的寬頻費用是84美元,其實這個84美元並不都能保證可以達到1000兆的速度,我們就認為美國的上網速度也能達到1000兆吧,一個家庭寬頻創造的gdp有約80美元。
這意味著同樣一個業務,用寬頻上網,這是今天普通家庭,正常的生活組成部分,也是生活品質一個重要的保證。美國創造的gdp大約是80美元一個月,中國創造的gdp大約是10美元,而中國的用戶體驗卻遠遠高於美國。
更為有意思的是中美兩國政府對弱勢人群的態度,美國有一些貧窮家庭,無法承擔每月幾十美元的寬頻費用,美國採用的辦法是通過政府的補貼,幫助他們上網, gdp是不會有任何損失。補貼他們30美元,他們自己再掏點。
中國採用的辦法是什麼?提速降費,速度提升了不但不允許多收費,而且費用是下降的。今天在中國有人說電信資費高,很容易被大家罵,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些年資費一直在下降,我們用的流量和寬頻的品質都在不斷提升。
上網的速度提升了,上網的流量增加了,資費卻沒有大幅度提升,這對gdp的幫助一點沒有,甚至還是負的。
中美兩國這種搞法,我看中國要追趕美國的gdp多少有些壓力,但是你是想選擇gdp快速增長,還是想選擇花錢不多,上網又快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