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網信辦出手了!遏制「自媒體」擺拍造假之風,關鍵在於源頭治理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據網信中國消息,按照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計劃安排,中央網信辦自即日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

通知提出,目標通過開展專項行動,遏制「自媒體」擺拍造假風,壓縮無底線博流量行為空間,提升「自媒體」發布信息可信度。

多項整治重點中,「自導自演式造假」排在首位,這也是當下網路虛假信息泛濫的重災區。一段時間以來,連續多起引發高度關注的事件,被證實是造假「擺拍」。

春節之後刷屏的「秦朗丟寒假作業」事件,引人同情的「女外賣騎手深夜送餐期間車輛被盜」事件,觸及女性安全議題的「女子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事件,拿婆媳關係說事的「給住院婆婆吃泡麵」事件……這些事無一不是被人當成真實的新聞傳播,討論,製造對立,渲染焦慮,瘋狂地佔用公共資源,搶奪網民眼球之後,結果被證實是有人為圈粉引流故意炮製的「擺拍」謊言。

虛假擺拍嚴重污染網路生態,造成惡劣社會影響,不但讓網友感覺「三觀盡毀」「浪費感情」,而且蓄意製造社會矛盾,污染網路生態,擾亂社會秩序,已經到了不整治不行的地步。中央網信辦此時出手,非常有必要,效果也令人期待。

虛假擺拍視頻是網路不實信息的一種表現形式,其本質依然是製造假象,混淆事實,誤導公眾認知、影響公眾判斷。部分「擺拍」視頻因為題材逗趣,內容誇張,被視為是出於娛樂、搞笑的目的,一些網友也被這一說法「洗腦」,認為追求真實是權威媒體的事,自媒體追求流量無可厚非,發一些無傷大雅的「擺拍段子」,大家笑笑不就過去了?

眾多案例證明,看者或許無意,拍者一定有算盤。自媒體隨便發段擺拍視頻,被當成真事一樣傳播,引發巨大關注和爭議,讓網民互相攻訐,爭吵不休,這樣的事情還少嗎?大家真的是笑笑就過去了嗎?別高估了部分網民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也別低估了一些自媒體玩弄人心,嘩眾取寵的手段。

如何整治虛假信息,已經是網路治理的老議題,各方早已提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建議,而「防勝於治」基本已經成為共識。互聯網時代,信息就像水流,一旦決堤泛濫,很難堵住,尤其是「虛假低俗」的污水,因為會添加各種刺激眼球、煽動情緒的「佐料」,更會蔓延得飛快,光靠事發之後來堵,是很難堵住的。要攔截、清除虛假擺拍的污流,關鍵在於堅決亮劍,形成合力,正本清源。

那麼虛假擺拍的源頭是什麼呢?首先當然是活躍在各大平台上的創作者和發布者,正是因為部分創作者難以遏制流量衝動,為了利用大眾獵奇心理和盲從心態,故意模糊造假和真實界限,無中生有、移花接木,欺騙公眾,擾亂秩序,虛假擺拍視頻才會層出不窮,甚至形成了產業鏈。

前述案例中,擺拍造假者都受到了法律和平台的嚴懲,部分博主被行拘,其賬號基本上都被封號或禁言,四川涼山數名網紅除虛假擺拍、營造人設外,還因直播帶貨涉及虛假宣傳和銷售偽劣產品被判刑。可見,現在法律對於虛假擺拍的人也好,團隊也好,就是重拳整治的態度,一旦發現必然會嚴肅處理,只要堅持這一高壓態勢,相信越來越多的創作者能明晰底線和紅線,摒棄僥倖心理,引以為戒,遵規守法,流量雖好,取之有道。

另一整治源頭就是平台推薦及監管機制,對於虛假擺拍行為,平台的識別手段要更多元,處理反應要更迅速,不要每次都是等到全網傳遍了,網友紛紛舉報,鬧得沸沸揚揚了再出手。內容治理規範要完善,技術手段識別要升級,人工審核力度要加大,處理網友的投訴要及時,對於疑似虛假擺拍的內容,要堅決地限流封禁,抹除不當增粉,讓這些擺拍者不可能吃到流量的甜頭,自然也就沒有了造假的動力。一定要以強有力的監管,動真格的手段,督促平台將「以顯著方式標記虛構或演繹標籤」的規定落到實處,讓虛假擺拍再沒有任何生存的土壤。

專項行動雖然只有兩個月,但是對各類不實信息的清理整治,絕對不是一陣風。中央網信辦明確要求,各地網信部門要將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指導平台加強對無底線博流量行為的預判、預警、預防,不斷完善長效治理措施,加強對「自媒體」教育引導,強化約束和規範。所有網民也應要認清虛假擺拍的危害,善於識別和抵制不實信息,共同參與,共同發力,共同治理,一起建設更為真誠、清朗的網路信息環境。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