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選舉,或將改變中歐命運,中國能斬斷不合理的舊秩序嗎?

不僅僅是美國臨近大選,今年6月份,歐盟也將迎來五年一度的議會選舉。面臨動蕩的局勢,作為重要的一極,四億多歐洲人的選擇,不僅將決定歐盟未來五年的政策走向,甚至將會對整個世界的格局產生影響,因此歐洲議會選舉將引起廣泛的關注。據悉歐洲議會擁有700多個席位,並且議員都是由直接選舉所產生的,並非是各國政府任命的。理論上來看,這樣選舉出來的議員可以更有效地代表成員國的民意。但實際上卻讓美國佔了便宜,由於並非是被各成員國任命,美國可以利用各種手段控制議員。正因如此議員和各成員國主張相左的狀況常常出現。但一旦通過某個決議,即便成員國不同意,也要乖乖執行。

(圖為歐洲議會)

即便是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前的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出來的議員,對華態度仍舊不友善。甚至副議長還敢在2022年竄訪台灣,明擺著就是要追隨美國挑釁中國。到了俄烏戰爭爆發兩年後的現在,可想而知歐洲議會會選出一群怎樣的牛鬼蛇神。在這幫人的影響下,中歐關係不知會惡化到何種地步。中歐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年貿易額在8000億歐元以上。當前無論是受俄烏衝突影響的歐洲經濟,還是受美國頻頻打壓的中國經濟,恐怕都難以承受脫鉤的影響。中歐關係惡化,出現經濟脫鉤對雙方都不利,但卻對美國有利。

(圖為美歐會議)

對於美國來說,俄烏衝突的爆發使得歐洲對美國更加言聽計從。中歐關係惡化甚至經濟脫鉤,將導致中國失去重要的貿易對象,因此造成經濟損失,甚至對工業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但美國當前將中國視為主要對手,因此對於中國實力的削弱相當樂見,屆時美國的世界霸權將更加穩固。對於歐洲來說,本就因俄烏衝突備受困擾的經濟,將雪上加霜。俄羅斯的威脅和出逃的資本,將給歐洲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圖為德國總理朔爾茨)

可能是預見到可能的未來,中歐近來互動明顯增多。去年年底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代表伯雷利,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比利時首相德克羅先後訪問中國。今年二月份,中國外長王毅訪問歐洲,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中國觀點。3月底荷蘭首相呂特和法國外長訪華,4月處,歐盟氣候特使訪華。近日來,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帶領一眾商界代表訪問中國,明顯要增進雙邊合作。

(圖為中國東盟磋商會議)

但儘管如此,在美國影響下中歐關係惡化的可能仍舊存在。因此中國也需要作出調整,最起碼不能將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事實上近年來,東盟已經超越歐盟,成為了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不少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轉移至東盟,同時也幫助東盟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為當地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國將有望和東盟形成一個完整的,可以內循環的經濟體系。對於中國來說,既可以開闢新興市場,又可以增強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相較百年之前,中國的實力更強,底氣也更足,因此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此時更應該倚天執劍,斬斷一切不合理的舊秩序。為中國自身、東盟和歐洲,甚至是整個世界都營造一個更美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