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三成居民貧困,犯罪率為全國兩倍,這個地區為何成為巴黎奧運中心舞台

聖但尼島市長穆罕默德·格納巴利(右二)陪同法國總統馬克龍(中)出席奧運村落成典禮

在大巴黎北郊聖圖安市一棟破舊的社會福利房內,63歲的胡里亞眺望著塞納河。胡里亞的父親是一名焊接工,上世紀60年代從阿爾及利亞移民至此,此後一直生活在這個「臭名昭著」的地區。距離公寓數百米處,一道安全圍欄後矗立著光彩奪目的新建築。這些上月底竣工的建築將作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與殘奧會奧運村,大賽時將接待超過14000名運動員與工作人員。

在外界眼中,聖圖安市所在的塞納·聖但尼省(俗稱「93省」)經濟落後,治安混亂,混雜著毒販和宗教極端分子,與巴黎市區儼然兩個割裂的世界。然而,如今借著巴黎奧運會的東風,塞納·聖但尼省正期待擺脫往日的負面標籤,迎來複興的良機。

奧運會八成基建費用於此地

聖圖安市市長卡里姆·布阿姆拉內同樣是北非後裔。在他的辦公室內放有一張鑲框照片,照片上,九歲的他坐在一棟破舊的樓棟外。布阿姆拉內回憶說,當時居住的社會福利房只有室外廁所,沒有浴室,「這張照片中的我正坐著等我叔叔接我去踢球。他有一輛車。因為這裡沒有公共交通,我總是擔心自己會遲到。我當時想,這裡太閉塞了。如果我能當上市長,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

巴黎奧運村在賽後大部分將改建為「社會住宅」(類似公租房)。

如今,布阿姆拉內童年時期居住的建築早已被拆除,化身奧運村所在地。佔地52公頃的巴黎奧運會與殘奧會奧運村沿塞納河而建,位於聖圖安、聖但尼和聖但尼島三個城鎮交匯處。據統計,巴黎奧運會基礎設施建設費約45億歐元,其中80%投資集中在塞納·聖但尼省。除奧運村外,新建的永久場館奧林匹克水上運動中心(舉辦游泳比賽)也選址於此,而主賽場法蘭西大球場(舉辦田徑比賽和閉幕式)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已成為聖但尼的地標。事實上,選擇該地區作為巴黎奧運會的重點區域,法國政府正是希望借巴黎奧運會的東風實現「93省」復興計劃。

作為法國移民比例最高的地區,塞納·聖但尼省也是法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難民、偷渡客與犯罪是這裡的代名詞,大量非裔、阿拉伯裔移民與羅姆人(即吉普賽人)聚居於此,貧民窟與政府興建的廉租房林立,形成這個與巴黎主流社會隔離並備受歧視的區域。這裡甚至被外界視為孕育宗教極端分子的溫床,令巴黎人望而生畏。

據統計,超三分之一的93省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25歲及以下年輕人失業率高達40%,犯罪率更是全國平均值的兩倍。據多家法國媒體報道,去年10月,蒙古國奧運代表團負責人與其妻子赴巴黎參加安全委員會會議。他們在從戴高樂機場到市中心的蘭迪隧道內遭遇搶劫。這條位於聖但尼、長達1.3公里的隧道因打砸搶而臭名昭著。在盜竊過程中,一輛載有兩名男子的摩托車駛近汽車,其中一人打破車窗,從后座搶走裝有珠寶的袋子,經濟損失高達數十萬歐元。

「遺產」效應仍是未知數

「如今一切(負面歷史)都結束了。我們將與小巴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布阿姆拉內認為,巴黎奧運會將改變輿論對這一難民與偷渡客聚集區域的偏見。

實現布阿姆拉內的願望也許需要更長的時間,但奧運場館與設施的落地無疑將促進塞納·聖但尼的復興計劃。聖但尼市負責城市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的副市長安德烈·德拉克洛瓦表示:「舉辦奧運會是難得的機會,一輩子幾乎不會親歷兩次。這將使我們擁有以前難以想像的投資,城市轉型將更加迅速。」

位於聖但尼市的新聖德尼普雷耶大巴黎快線火車站仍在施工中

巴黎奧運會與殘奧會落幕後,胡里亞將擺脫居住了50餘年、早已破敗不堪的公寓,成為首批搬入奧運村的當地居民。奧運會和殘奧會結束後,奧運村將被改造成為可容納6000人的住宅,其中大部分為「社會住宅」(類似公租房),奧林匹克水上運動中心將化身為可容納5000人的體育中心。此外,法國政府為奧運會重修了北部的塞納河堤岸,在法蘭西體育場周圍新建了人行天橋,並新建了一條將令93省大為受益的大巴黎快線。新建道路、橋樑、自行車道、公園和學校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此外,奧組委還承諾為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當地人提供就業和培訓機會。據統計,巴黎奧運工程交付公司(solideo)已為約3萬人提供了奧運會工作合同,其中6%是塞納·聖但尼地區的失業居民。「經過30天的比賽之後,奧運會留下的『遺產』將影響塞納·聖但尼30年。」塞納·聖但尼省議會主席史蒂芬·特魯塞爾如此總結道。

不過,巴黎奧運會遺產能否產生深遠影響還需時間驗證。當1998年法國世界盃的主賽場法蘭西大球場在聖但尼市落成時,當地也一度看到借體育賽事而復興的希望。誠然,世界盃帶來了全新的城市交通體系,吸引了大量遊客與法國知名企業總部。但20餘年後,這裡的貧困率和失業率仍遠遠高於首都其他地區。

聖但尼市市長馬蒂厄·哈諾坦認為,基礎設施建設也許是城市轉型的催化劑,但無法解決根深蒂固的貧困頑疾,「我們確實借奧運會加速了城市發展,加快了原本需要20年才能完成的建設工作。但貧窮不會因奧運會消失。能否為當地創造持久的就業機會至關重要」。

  作者:吳雨倫

文:本報記者/吳雨倫圖:視覺中國編輯:穀苗責任編輯:沈雷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