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提議構建「中日韓經濟鐵三角」,美國同意嗎


文/行走斯圖卡

近段時間,日本和韓國在地緣政治上與美國越走越近,幾乎不可避免地要爬上「遏制中國」的戰車上;而且不約而同地,這兩個國家的經濟都出了大問題,於是東京和首爾又想起了中國的好。

據媒體報道,第23次韓中日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當天在仁川松島舉行,韓國財長秋慶鎬在開幕致辭時表示,中日韓三國經濟佔全球經濟比例超過20%,在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轉折點的時候,中日韓三國加強經濟合作,將對於東盟、亞洲乃至整個世界有著深遠意義。秋慶鎬說,中日韓三國合作可以成為全球經濟快速、可持續性復甦的新引擎,韓國將為此發揮積極作用。

這位韓國財長的話說得很好聽,但他似乎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儘管中國非常樂見中日韓三國加強經濟合作,但是日本和韓國能決定自己是否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他提出的想法,其實就是構建「中日韓經濟鐵三角」,將東北亞打造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這不是一個新鮮的想法,中國其實早就有這樣的打算,但是多年以來一直難以實現,根本原因在於華盛頓的阻撓,尤其是日韓兩國幾乎沒有自己的戰略自主權,以至於「中日韓自由貿易區」都要通過RCEP這條迂迴路線。

秋慶鎬在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我們也不得不考慮這樣一個背景:美國試圖「孤立」中國、剝奪中國未來的發展權;作為「遏制」中國的重要環節,日本和韓國都面臨著華盛頓的巨大壓力,東京和首爾到底有多大的誠意與中國發展關係,我們必須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美國頒布所謂「晶元與科技法案」後,日本積極配合,並且主動宣布對至少26種半導體相關的設備實施出口管制;韓國總統尹錫悅對華盛頓的諂媚姿態,連韓國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他還在台海等問題上大放厥詞;當中國提出抗議後,首爾還蠻不講理地反咬中國一口,甚至拿「國格」說事。

拋開這些事實不談來談合作,秋慶鎬是不是自我感覺太良好了一些。他將中日韓描述為「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引擎」,說到底就是「我和馬斯克平均一下,人均資產1200億美元」一樣。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日本和韓國對外貿易都在不同程度的萎縮,只有中國還在以較快的速度增長;諸多國際金融和經濟機構都認為,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推動力,超過「七國集團」總和,日本和韓國甚至可能是「拖油瓶」的貨色。秋慶鎬的這番話,更像是給自己戴高帽,頗有「自欺欺人」的阿Q風範。

誠然,中國一向對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保持開放的態度,只要帶著誠意,我們都會敞開胸懷、迎接八方來客;但如果帶著惡意,那就別怪我們手裡拿的是獵槍。

秋慶鎬認為中日韓合作大有前途,這點是肯定的;但這條路還很長,不管是日本還是韓國,首先就是要學會戰略自主。但在這方面,我們看不到東京和首爾能夠做得這一點。

除此之外,日本和韓國還需要學會適應中國的崛起。中國正在進行產業調整,並且加快全產業鏈的體系化建設,尤其是半導體和新能源汽車,這將和日本韓國形成直接競爭關係。那種「中國做中低端、日韓做中高端」的格局,已經不復存在;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不可能配合日韓,只能是日韓來適應中國;如果日韓找不到新的發展途徑,「中日韓經濟鐵三角」實際上也無從談起。

我們當然希望秋慶鎬說的話是認真的,但要我們相信這些話,韓國最起碼應該拿出相應的態度:第一步,尹錫悅必須將之前對台海局勢放出的話,都「吃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