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朱玉文 官銘
2月6日,土耳其南部靠近敘利亞邊境地區發生強烈地震,給土敘兩國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震之後,湖南省藍天救援隊一共派出了11名隊員支援土耳其。
2月17日,新湖南客戶端記者專訪了湖南華諾星空奇蹟救援隊周小飛,中國藍天救援隊第二梯隊中湖南地區的唯一女性王常平,他們向記者講述了他們在前線的救援故事。
人物簡介
周小飛:湖南耒陽人,湖南華諾星空奇蹟救援隊隊長,他是此次中國藍天救援隊第一梯隊中生命探測搜索的技術顧問。
王常平:湖南醴陵人,醴陵市藍天救援中心隊長,曾參與「4·14」玉樹地震等救援工作。她是此次中國藍天救援隊第二梯隊的隊員,是第二梯隊中湖南地區的唯一女性。
1.你們在土耳其開展了那些救援工作?
周小飛:我們在2月9號、10號兩天,主要在土耳其的馬拉蒂亞配合土耳其afad(土耳其災害和應急管理局)對於坍塌的廢墟進行搜索定位,利用我們攜帶的雷達生命探測儀,對於可能存在埋壓倖存者的重點區域進行針對性的探測搜索。然後在2月11號到15號期間,我們轉戰到受災相對更為嚴重的阿德亞曼,聯合國專門給我們設定了一塊屬於藍天救援隊的重點搜尋區域。在此期間,我們與當地的軍方、afad、國際救援隊一起,在這個區域內搜尋到總計有7名的倖存者,還有85名遇難者。
王常平:在土耳其,我主要承擔信息回傳工作,後勤保障工作。我主要負責中國藍天救援隊第二梯隊第四組的現場的信息回傳,我要在救援現場,現場採集救援的詳細信息。信息採集的內容包括,救援人員、地點、作業經緯度,隨身攜帶裝備清單,救援過程等內容。這些信息要現場同步回傳到國內總部。同時,北京總部和土耳其總部的信息也要及時同步給現場工作的組員。
2.在土耳其的救援過程中,你們克服了那些困難?
周小飛:救援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應該是出發前的內心的挑戰。但當我堅定地踏上國際航班的那一刻,所有的困難都已經不再是困難。我們住在有裂縫的房間里,每天有餘震發生,低溫嚴寒、語言不通,甚至有時會面臨斷糧的風險,但是當我們走下航班,看到一條條被大自然無情摧毀的街道,一幢幢受災損毀嚴重的房屋時,我覺得我們所面臨的所有的困難都不再是困難。
王常平:首先是長時間的飛行後,我到土耳其的第一天,在伊斯坦布爾腳就有點抽筋;其次就是時差,土耳其和北京時間有5個小時的時差,在時差沒有倒過來的情況下,要迅速投入到救援工作,這對每個人都是巨大的挑戰。還有,我畢竟是一個女同志,在工作和生活上還是會有一些不方便,不過隊里的男同志很關心我,這些困難都還是能克服。
△周小飛在土耳其救援現場
3.在救援的過程中,你們的家人、朋友擔心嗎?
周小飛:這是我第一次跨國救援,家人們考慮到疫情、餘震、語言不通、邊境的不穩定性等因素,對我還是相對比較擔心的。但是看到我義無反顧地踏上國際航班的那一刻,他們像往常一樣,選擇了全力以赴地支持我。當我的小孩每天給我發「爸爸注意安全,多多休息」的時候,我的內心很激動,這讓我覺得我做的這一切都值得。
王常平:我女兒和女婿非常擔心我的安全,女兒天天給我語言留言,我根本就沒有時間回,打視頻電話,我也是拒絕,沒有時間。我給她們發了個信息"我很好",就不再理他們。很多朋友也給我發信息,我都沒時間回復他們。
4.你們這一次救援之旅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周小飛:救援感受最深的是在土耳其學會了一個土耳其單詞「cin」(譯為:中國),他們可能記不住我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和樣貌,但是他們記住了我們共同的名字「cin」,當我們一次次在坍塌的房屋廢墟探測救援的時候,當我們一次次經過阿德亞曼和馬拉蒂亞兩座城市的街道上時,我們手裡拿著裝備探尋一棟棟坍塌的房屋,當我們返回時,沿途的人們往我們口袋裡塞滿了麵包、糖果、巧克力、咖啡等各種各樣的食物,這個時候我覺得我們是榮幸的。
王常平:我最深的感受是強大的祖國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在土耳其期間,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對我們的救援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關心,我們完成救援返回伊斯坦布爾後,華為土耳其公司宴請了全體藍天隊員,在華為食堂吃到火鍋的時候,大家真的非常感動,我們的背後有一個偉大的祖國。還有一點感觸就是土耳其人民對我們的支持,一位九十歲的老人家人埋在廢墟之下,老人抱著我們痛哭流涕,雖然語言不通,但我們很容易共情,土耳其的市民對藍天救援隊的工作是非常支持的。
△王常平(藍色左三)在土耳其救援現場。
5.現在,你們最想和湖南的家鄉父老說什麼?
周小飛:我想對湖南的父老鄉親講,我們把屬於中國的那一抹紅深深地留在土耳其人民的心裡,我們每一位參與救援的湖南同胞們都是最棒的。
王常平:感謝家鄉的父老鄉親,感謝家鄉媒體的關心。我出發之前接受新湖南的採訪時候就說這次跨國救援代表了中國民間力量,也代表了湖南人、株洲醴陵人的形象。所幸,這次我們的團隊圓滿完成這次救援工作,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