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破壞了「北溪二號」管道?波蘭前外長發文:謝謝你,美國

近日,北溪管道附近突然傳出了幾聲強烈的爆炸,而且是水下爆炸,按照瑞典監測站的消息,其中一起達到了2.3級的震級,「北溪」兩條天然氣管道相繼破損,並發生泄漏。當前正值俄歐能源戰尤其是天然氣「供應戰」,冬季即將來臨,已經處於最關鍵的時刻,這幾聲爆炸無疑有著極強的目的性,而且將會來帶嚴重的後果。從破損管道在波羅的海的海底位置,以及管道自身的施工工藝來看,要炸斷它相當困難。種種跡象說明,「北溪」管道被炸,一定是有人蓄意製造的。

雖然這需要通過調查來找出答案,而且西方主流觀點和輿論的節奏一直試圖往俄羅斯身上帶,但是,西科爾斯基在爆炸發生的第二天,便圖文並茂地發推稱:謝謝你,美國。也許覺得這還不足以抒發情懷,他又發推表示管道的受損,意味著接下來如果俄羅斯想對歐洲恢復供氣的話,就必須找另外兩條天然氣管道的相關國家,即波蘭和烏克蘭談判。並用一幹得作為結束語。

西科爾斯基似乎有點得意忘形的樣子,在俄羅斯看來,就相當於一個官宣,表明這幾起爆炸就是恐怖襲擊活動。其實也無須西科爾斯基的推文,爆炸事件發生後,人們第一時間能夠想到的黑手,舍美國其誰呢?判斷一個事件的發生,究其原因,就是要看誰能從中得到好處,誰得到的好處越大,那麼誰的嫌疑很可能就越大,這裡講的,就是動機。

首先,從動機上看,作為天然氣的供需雙方,保障天然氣供應對俄羅斯和歐盟都有好處,所以俄歐沒有這個可能。反而是隨著冬季到來,歐洲國家必然會為了大量採購天然氣,而向俄羅斯低頭。德國近日將一批軍援烏克蘭的坦克撤回,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不過,最不想看到這種局面的,除了烏克蘭,當然就是美國了。炸掉管道,就是斷掉歐洲念想的最佳手段。

同時,這也為美國天然氣的出口讓出了市場空間。其次,從能力上看。說炸掉管道容易,但是要做到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在那麼深的海底爆掉那麼牢固的管道,一般的炸藥和一般的國家如烏克蘭,根本沒有那個能力。因此單從能力上評估,美國也一樣是當仁不讓的首選。

這裡最可嘆的,還北溪二多舛的命運。它自打建成驗收後,還沒正式投入運營就被擱置,如今又遭損壞,隨之而來高額的修復費用和較長修復工期,將使得它的修復成為一個兩難的抉擇。這難道不也象徵著今後的俄歐關係,所面臨的一個困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