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過西方制裁,印度使用人民幣購買俄羅斯煤炭,首筆交易已經達成

俄烏衝突爆發至今,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這使得西方不僅沒能實現通過經濟制裁拖垮俄羅斯的目的,反而讓後者在這個過程中大賺了一筆。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意外情況擺在西方面前,那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或許比他們想像的要更快。

路透社報道稱,該報記者在翻閱印度海關的一些公開資料時發現,印度最大的水泥生產商超科水泥公司,近日從俄羅斯進口了15.7萬噸的煤炭,如今裝載這筆價值1.7億商品的貨輪,正停靠在印度坎德拉港周邊。

若只是購買俄煤還沒什麼,畢竟新德里都公開狂買俄羅斯石油了,俄印之間進行能源貿易實在不讓人意外。

但令路透社感到驚訝的是,結算的貨幣既不是印度盧比,也不是俄羅斯盧布,而是中國的人民幣。要知道,中印關係這幾年並不好,兩國在邊境地區的矛盾至今存在,另外印度一直將中國當成競爭對手,以及想要超越的目標。

按理來說,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應該不會選用人民幣來結算,換言之,能夠令自大且又對中國懷有偏見的印度一反常態,那隻能說明人民幣在交易過程中便利好用。

因此路透社分析認為,上述情況應該不是個例,受西方制裁禁令的影響,會有越來越多的涉俄貿易選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如此一來,美國對俄羅斯的圍堵,反而削弱了美元在全球貿易中地位。

實際上,使用人民幣與俄羅斯做生意,對印度而言其實並非首選,因為新德里自己也曾摸索過盧比支付機制,然而印度盧比在國際貿易中的存在感過於微弱,所以始終沒能讓莫迪政府如願以償。

而俄羅斯盧布雖然已經擺脫了之前的頹勢,甚至一躍成為大熱貨幣,但自身的風險依然存在,這就讓印度在反覆篩選之後,只能接受用人民幣支付的現實。

更何況,眼下俄羅斯正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對外出售能源,作為一個能源消費大國,莫迪政府沒有任何理由阻撓本國企業,拿著人民幣去撿便宜。印度官員也坦言,如果這種貿易方式有利的話,人民幣支付在未來會越來越頻繁。

相較於「三方共贏」的中俄印,如今壓力來到了華盛頓這邊,首先對俄經濟制裁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超過一萬項的制裁措施,理論上應該在短時間內徹底摧毀俄羅斯的經濟。

但現實走向卻戲劇性地發生了偏差,因為俄羅斯在大宗商品市場的超然地位,國際社會根本無法承受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糧食突然「被消失」所帶來的衝擊。所以除西方外各國該買還是買,不能用美元那就用人民幣或者其他貨幣,總之活人不能被尿憋死。

另外,美國利用SWIFT國際支付系統作為武器投入到制裁當中,進一步加劇了各國的危機感,這種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的做法,直接了動搖國際金融秩序的根基。

因為誰都不能保證,現在對俄羅斯使用的手段,未來不會用在自己頭上,所以提前尋找出路,儘可能規避美元才是王道。而在各國迫切需要一個穩定且包容的新結算貨幣時,獨立於西方體系之外的人民幣,便順理成章地走到了國際舞台的中心位置。

不得不說,美國的一番操作搞下來,最終還是落得個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下場。可以預見的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或許不會馬上終結美元霸權,不過一旦趨勢形成,未來會發生什麼便很難預料了。

以美國現在的處境來看,即便美元霸權不發生瓦解,僅僅是被明顯削弱,也不是華盛頓能承受得了的,否則損失的不僅僅是利益,更會動搖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