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共享母親出現,世界正在淘汰這樣的男人

今天,有一條微博熱搜很戳心。

全球首例共享母親出現!

《每日郵報》12月3日報道,英國一女同性戀,用妻子孵化的受精卵生下一子。

這為全球首個兩人子宮共同孕育的案例。

具體過程是,醫生將卵子放在微型膠囊里,將其插入一方女性的子宮,在受精的前18個小時進行孵化,然後將其轉至另一方女性的體內,最終產下寶寶。

報道很抽象,形象些來說,就是:

兩個女同性戀者,通過現代醫術,可以生育寶寶,並且共同撫養他長大。

這說明了什麼?

一是說明了社會越來越寬容,女同性戀者正在逐步被接受;

另外,正如網友所調侃的那樣,這個熱搜還暴露出真相:

只要你願意,生育和撫養孩子,完全可以沒男人什麼事。

那些從不主動參與孩子成長的男人,很可能會變得越來越「沒用」。

這個世界,正在淘汰那些只出精子,卻從不出精力的男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

父親們,正在變成「長方形」?

要麼,爸爸們總是在忙工作,孩子和他們的聯繫最多的,不是其他,而是那個長方形的手機。

要麼,下班後,爸爸們仍然在玩手機,帶孩子成為可有可無的事情。

今年上半年,一組「岳雲鵬接孩子」的照片,突然火了。

網友發出來的照片里,一個酷似岳雲鵬的男子,穿紅雨衣、藍拖鞋,在學校門口等孩子放學。

女網友們議論紛紛,都稱讚岳雲鵬是個好父親。

但隨後,岳雲鵬的妻子回應否認,稱照片中的男子並非自己丈夫。

到底是不是岳雲鵬?沒有人確定。

也許,岳雲鵬妻子的否認,只是為了保護孩子,不讓過多的人前去騷擾孩子。

但女網友們的羨慕,卻是真實而具體的。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但在學校外接孩子長長的隊伍里,又有幾個父親能夠親自前來?

無數的父親,正在缺席孩子的成長。

媽媽們有多羨慕,就證明這種缺席有多嚴重。

上個月的深夜,很久沒有發朋友圈的同學小敏,更新了。

是兒科急診室的照片,只配了兩個字:心塞!

我試探的在微信上問她:怎麼了?

沒想到,她很快就回復了。

這天下午,老公去參加部門聚會。沒想到,吃過晚飯,孩子就嘔吐,還發燒了。

打老公的電話,顯示關機。

她一個人抱著孩子去醫院,孩子三十多斤,把她累得快癱了。

挂號,繳費,抽血,檢查,一路小跑下來,最後診斷出孩子是急性腸炎。

醫生給孩子打吊針,孩子在急診室睡著了。

她這才坐下來,發現全身衣服都濕透了。她再打老公的電視,仍是關機。

那天,小敏最後和我說的是:

我都三個月沒有逛街,差不多半年沒買新衣服了,也沒有周末。

太累了,早知道,結什麼婚啊。

電影《找到你》里,有一句話:

這個社會對女人的要求,太高了。

是的,你以為,結婚後,就能找到一個為你遮風避雨的人。

但生了孩子後,你才會發現:

丈夫既不能負責賺錢養家。你也竭盡全力,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

你曾經是個驕傲的小公主,但你現在必須重新學習做超人,為家庭遮風擋雨。

作家「拾遺」,曾經有一個精闢的論斷:

爸爸,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

為什麼?

因為,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甚至消失,在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

把「父親」真正當成一種身份來經營的男人,變得越來越少。

不否定,男人們承擔著生活壓力,過得並不輕鬆,但這並不是理由。

要知道,許多妻子同樣要上班,要奔波在上下班的地鐵上,她們並不天然要承擔全部責任。

主持人朱丹,曾經在微博上吐槽過:

為什麼動畫片里的媽媽,總是以像紅太狼這樣的形象出現?

她們暴躁易怒,很少溫柔,包容,有愛,充滿鼓勵。

你可以說,這只是一種巧合。

但事實是,現實中的妻子,角色的壓力往往比想像的更大。

她們需要充沛的精力,超出普通人的耐心,和從未停息的瑣碎的付出。

更多情況是,這種付出並換不來丈夫的感激,和攜手共同努力的自覺。

失望的情緒沉澱得久了,就難免在胸腔里爆炸,轉化為暴躁,和看得見的憤怒。

什麼是婚姻最好的樣子?

就是彼此懂得對方的不容易。

你懂得丈夫在人前努力打拚的辛苦,他從不忽略你點滴的付出。

你們都不輕易缺席,擁有大格局和好情緒,然後培養出一個三觀正確的孩子。

世界已經夠為難自己了,你們這些抱團取暖的人,更要多些溫暖和感同身受。

乍見之歡的激情後,只有相互體恤,這段相親相遇才能走得更遠。

全球首例共享母親的出現,當然只是個例。

但這樣的婚姻相處之道,你不能不記在心裡。

最後,以網路上那段廣為流傳的對話結尾吧。

一個男人,在網上懟人:

我老婆,可以獨自睡覺,可以自己去逛街,可以自己去旅遊,可自己做飯,懷孕自己去做體檢,自己帶小孩,你們敢在她面前自稱女漢子?

有網友,不動聲色的回復:

在我們村,一般管她叫寡婦。

請一定記住,別輕易辜負了,那個願意陪你吃苦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