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稱之為「長崎事件」,是清朝第一次在外國取得的外交勝利!

1886年,李鴻章決定由水師提督丁汝昌率鎮遠、定遠、威遠、濟遠四艦前往位於日本長崎的三菱造船所進行檢修,並展開對日本的「親善訪問」。這也是中國鐵甲艦隊的首次訪問日本。一

8月1日,北洋艦隊抵達日本長崎港,首次目睹來自中國的鐵甲巨艦的長崎市民擠滿了碼頭。望著威風凜凜的巨艦上龍旗高揚,人群中有了驚嘆、羨慕、憤懣的複雜情緒。1886年8月13日,日方邀請抵達長崎的北洋官兵登岸購物。一些水兵卻違反軍紀,前往當地妓院尋樂且酗酒鬥毆。聞訊趕來的警察平息了事端,多名情緒激動的清兵前往警署繼續鬧事。並以軍刀將一名日本警察刺成重傷,肇事水兵也受了輕傷並被逮捕,不料軍艦上竟衝出400多人,直撲警察局而去,而艦上的12寸巨炮則調轉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這下日本可沒脾氣了,面對堅船利炮,只能乖乖的放人,還要道歉賠償。《長崎快報》對此作了報道,英國駐長崎領事也將事件寫進報告。

與1886年以前處理外交事件不同的是,清廷表現出了相當強硬的態度。北洋水師總教習琅威理甚至提出了對日斷交、武力解決的主張。

1887年2月,雙方達成彼此讓步的協議,雙方一致認定是語言不通導致了誤會的發生,所以肇事者交由本國政府自行處置,而死傷人員則由對方予以撫恤。值得一提的是,日方所支付的撫恤金數額大大超出了清廷。換句話說等於向中國進行了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