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通過了第2758號決議,恢復了新中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益。值得一提的是,在贊成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國家中,歐洲國家絕大多數都投了贊成票,包括法國和英國這兩個五大常任理事國,也就是說西方是支持中國的。
美國雖然投了反對票,但在同年7月份基辛格秘密訪華,意在使中美關係正常化,而這無意之間促進了美國盟友在聯合國中支持中國重返聯合國。
其實當時美國雖然在聯合國上百般阻撓新中國拿回屬於自己的應有權利,但是從基辛格的回憶中卻可以看出,美國其實在心裡並不排斥,只是面子上的問題,畢竟中美關係變化是當時國際局勢的革命性變化,而這也必將帶動中國國際地位的全面提高,重返聯合國是必然的,而這也是中美關係正常化的第一步。基辛格看到決議報告之後,自己都笑了:沒想到來的這麼快。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主席的一篇《別了,司徒雷登》宣告了新中國和美國的第一次外交接觸失敗,而責任完全是在美國一方,美國堅持要中國共產黨承認它和國民黨簽的喪權辱國條約《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美國的帝國主義心態終究讓中美走向對立,隨後美國便開始了對中國20多年的封鎖,期間兩國還在朝鮮半島刀兵相向,一度水火不容,勢不兩立。
當蘇聯和中國關係開始惡化後,中國接連和印度、蘇聯爆發了軍事衝突,結果都是中國獲勝。而在越南戰場,由於中國警告美國不要越過北緯17度線,美國迫於在朝鮮的陰影不敢不從,也因此美國始終無法對北越的核心地區進行打擊,最終陷入戰爭泥潭。
這個時候,美國突然發現,由於中國一直被排斥在國際事務決策範圍外,這導致聯合國無法有效插足亞洲事務,尤其是一旦中國不同意的事情,就算聯合國內達成了一致意見也沒用。聯合國在亞洲根本說了不算,而且美國和蘇聯根本不敢也不能把中國怎麼樣,導致亞洲成為了聯合國權利的「真空」地區。
聯合國是五常國家用來管理全球的機構,亞洲卻不在這個範圍內,這成何體統。因此讓新中國重返聯合國基本上也是聯合國要擴大影響力的必然趨勢,而且全球化也是一大趨勢,這也根本不可能把中國排除在外。
美國看出了這個道理,加上當時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於守勢,因此美國急需擴大在亞洲的戰略突破,中國就成了重點。正所謂識時務為俊傑,尼克松顯然是這樣的俊傑,這讓美國大大減輕了冷戰中的壓力,而中國也趁勢打開外交局面,並成為了國際事務的決策者之一,國際地位空前提高。
美國接近中國是蘇聯沒有想到的,而蘇聯也發現了在亞洲這邊,美國雖然在越戰中戰敗,但美國的影子卻還是陰魂不散,反而藉助中國大大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而在多年前,中蘇蜜月期間,亞洲還是在向有利於蘇聯的方向發展,直到蘇聯自己親手將這一切拋棄,最終自己輸掉了冷戰。
如今中國成為了世界的領導國家之一,還是世界的發展中心。但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霸權選擇和中國撕破臉,在和中國的對抗中,國力急劇下滑,就連歐洲盟友都對美國充滿了不滿。倒是中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和平發展道路贏得了多國合作青睞,中國就是未來發展的局勢,美國曾經知道,現在又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