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英國已經開啟第二次全國封鎖。而本周也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周,可能會決定英國能否就關鍵的脫歐後貿易協議與歐盟達成一致。約翰遜在此時進行自我隔離,無疑是一個很糟糕的時機。
文 | 蒲 琳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又一次自我隔離了。
據首相府當地時間11月15日發布的消息,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因接觸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患者而需自我隔離。
約翰遜曾在今年3月曾確診新冠肺炎,當時病情惡化曾被送進重症病房接受治療,最終順利痊癒並在4月尾就重新展開首相職務。而這一次自我隔離則是因為約翰遜接到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檢測與追蹤系統通知,其接觸者中有人感染新冠病毒。
本月初,英國已經開啟第二次全國封鎖。而本周也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周,可能會決定英國能否就關鍵的脫歐後貿易協議與歐盟達成一致。約翰遜在此時進行自我隔離,無疑是一個很糟糕的時機。
1
據《衛報》(The Guardian)報道,約翰遜在上周四(11月12日)早上與幾名保守黨議員進行會晤,會議時長35分鐘,其中包括英格蘭諾丁漢郡西部阿什菲爾德區議員李·安德森(Lee Anderson)。隨後,安德森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癥狀,經過檢測呈陽性。
從安德森發布在臉書上的照片可以看到,他曾與約翰遜會面,雙方相距不到2米,而且也沒有佩戴口罩。
首相府發言人表示,約翰遜將「遵守防疫規則,在唐寧街10號自我隔離」,並將繼續工作,包括領導政府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
儘管約翰遜目前狀況良好,「沒有出現感染新冠病毒的任何癥狀」,但還不能排除其二度被感染的風險。
約翰遜曾在3月27日公布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在居家隔離一周後,他仍有發燒癥狀且病情似乎加重,4月5日被送院醫治,4月6日甚至一度轉入重症監護室。其間更有媒體報道指他曾接上呼吸機。所幸的是,隨著約翰遜的病情持續好轉,英國政府4月9日表示,首相已轉入普通病房休養。約翰遜於4月12日出院,並公開對照料他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
此番約翰遜再度自我隔離,對英國政府而言,將造成更艱難的時刻。因為周末的報紙上充斥著唐寧街敵對派系之間激烈爭吵的報道,描繪了一幅政府陷入混亂的畫面。
英首相高級顧問多米尼克·卡明斯辭職
雪上加霜的是,英國首相最得力的顧問多米尼克·卡明斯確定於下月停止為約翰遜工作。卡明斯被稱為約翰遜的「大腦」,是「脫歐」等重大事務的核心參與者。
同時,英國退歐事務代表弗羅斯特周日表示,英國和歐盟的退歐貿易協商取得一些進展,但可能不會成功。
原本為了表明自己沒有讓這場劇變分散注意力,約翰遜計劃在未來兩周內就從綠色政策到12月2日起恢復地區新冠法規等一系列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聲明」。如今看來,作為英國首相重新掌握主動權的努力尚未開始就遇到了麻煩。
不過,唐寧街表示,首相將在與歐盟就脫歐後貿易協議進行的最後談判中保持堅定立場,並重申,如有必要,他已準備好在12月31日結束英國的過渡期。
2
2020年留給約翰遜的難題還有很多——
英國是繼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法國、西班牙、阿根廷和哥倫比亞之後,第9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破百萬的國家。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6日9時27分,英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已達到1372884例,死亡病例達到52026例。
一項英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英國中學生感染新冠病毒的比例要高於其他任何年齡組人群。截止到11月6日,7年級至11年級(年齡12歲至16歲之間)學生中,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比例為1.65%,而小學生為1.05%。
此外,數據還顯示,在10月31日至11月6日期間,英格蘭地區有654000人(不含住院、養老院以及其他醫療機構)感染了新冠病毒,大約相當於人口的1.2%,高於前一周的618700人(占人口的1.13%)。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儘管感染率有所上升,但「上升速度比前幾周要慢」。
此前,英國已於當地時間11月5日凌晨開啟第二次全國封鎖。約翰遜表示,第二輪全國性的封鎖限制在現階段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遏制新冠病毒目前在英國的傳播蔓延勢頭。他強調,雖然升級限制措施對民眾生活和商業運營都會造成一定的困難,但這樣的措施是國家目前最佳和最安全的選擇。
但封鎖措施已執行一段時間,英國的新冠疫情並沒有好轉趨勢。市場不免擔憂「二次封鎖」將再次對英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
統計顯示,受新冠限制措施影響,英國在第二季度經歷創紀錄的經濟萎縮,環比暴跌20.4%,同比暴跌21.7%,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表現最差的國家。另據英國國家統計局1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第三季度實現環比增長15.5%,但同比下滑9.6%。
分析人士認為,儘管英國第三季度經濟強勁反彈,但由於英國正在實施新一輪封鎖措施,預計第四季度經濟增速會回落。2020年英國經濟可能萎縮11.0%,「2021年的經濟前景也不樂觀」。
對約翰遜來說,如何在抗疫的同時振興經濟,也會是一個難題。
資料來源:央視網、每日經濟新聞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