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特朗普的面,以總理拆開「特殊大禮」,這一刻,諷刺意味拉滿

2025年07月10日19:10:19 國際 7526

日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又踏上了訪美之行,與之前不同的是,此次內塔尼亞胡讓特朗普格外的「感動」。

當著特朗普的面,以總理拆開「特殊大禮」,這一刻,諷刺意味拉滿 - 天天要聞

(內塔尼亞胡再度訪美,雙重大禮讓特朗普樂開花)

1、第一份禮物:信

報道稱,內塔尼亞胡帶著精心準備的兩份"大禮"飛越大西洋,在白宮上演了一出諷刺至極的政治秀。首先第一份禮物,是一封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信函。

說來諷刺,一個被國際刑事法院指控犯有戰爭罪的政治人物,居然堂而皇之地為另一個爭議人物提名和平獎。內塔尼亞胡聲稱特朗普"正在一個又一個國家締造和平",這番說辭恐怕連特朗普本人都聽得臉紅。要知道,就在他們推杯換盞之際,加沙地帶的平民還在承受著戰爭的煎熬。

當著特朗普的面,以總理拆開「特殊大禮」,這一刻,諷刺意味拉滿 - 天天要聞

(在白宮晚宴上,內塔尼亞胡為特朗普送上諾貝爾和平提名信函)

內塔尼亞胡深知特朗普對諾貝爾和平獎的執念,所以,這份禮物直接送到了特朗普的心趴上,用一紙虛無縹緲的提名換來了特朗普眉開眼笑的"非常感謝",還故作驚訝地說"我之前都不知道"。

這兩位政治強人就這樣在鎂光燈下完成了一場心照不宣的政治表演,卻讓全世界看清了當代國際政治中最荒誕的一幕:和平成了交易籌碼,而和平獎則淪為政治工具。

2、第二份禮物:飛機

如果說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信函是內塔尼亞胡的"糖衣炮彈",那麼他送出的第二份禮物——b-2轟炸機造型的"門柱聖卷"裝飾盒,則徹底撕下了外交禮儀的偽裝,露出了赤裸裸的政治算計。

當著特朗普的面,以總理拆開「特殊大禮」,這一刻,諷刺意味拉滿 - 天天要聞

(內塔尼亞胡送給特朗普,b-2轟炸機造型的「門柱聖卷」裝飾盒)

這份禮物堪稱"戰爭美學"的荒誕呈現,用被擊落的伊朗導彈殘骸打造,還特意刻上"感謝'午夜之錘行動'投下巨大而美麗的炸彈"的字樣,這種詭異的組合,完美詮釋了什麼叫"神聖與暴力的畸形聯姻"。

社交媒體上炸開了鍋。有人嘲諷這是"死亡美學"的巔峰之作,有人怒斥這是"對和平的褻瀆"。更諷刺的是,這份禮物表面上是在感謝特朗普對以色列的支持,實則是在提醒美國:"別忘了繼續用炸彈替我們解決問題。"

內塔尼亞胡這一手玩得高明:既拍了特朗普的馬屁,又暗示了以色列在伊朗問題上的立場,可謂一箭雙鵰。

當著特朗普的面,以總理拆開「特殊大禮」,這一刻,諷刺意味拉滿 - 天天要聞

(內塔尼亞胡展示特朗普送的棒球帽,上面寫著「特朗普在所有事情上都是對的」)

特朗普顯然很吃這套。他樂呵呵地收下這份"暴力紀念品",還回贈了一頂印有"特朗普在所有事情上都是對的"的棒球帽。

當然,內塔尼亞胡此次訪美,除了送禮,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辦。

3、送禮只是幌子,要錢要槍才是真

內塔尼亞胡深諳美國政治的遊戲規則:想要持續獲得白宮支持,光靠送禮物拍馬屁遠遠不夠,必須把雙方利益牢牢綁定。

眼下伊朗核問題就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以色列需要美國提供更多"硬貨":可能是更先進的f-35戰機,可能是更精準的導彈防禦系統,甚至可能是對伊朗實施新制裁的政治背書。

當著特朗普的面,以總理拆開「特殊大禮」,這一刻,諷刺意味拉滿 - 天天要聞

(美國對以色列源源不斷的武器支持,是中東亂局的一大禍源)

但這場交易透著股血腥味。想想看,當內塔尼亞胡在白宮宴會廳舉杯時,加沙地帶仍有廢墟下的平民在等待救援;當他展示b-2轟炸機模型時,伊朗民眾正生活在戰爭陰雲中。這種割裂感讓人不得不質疑:所謂"國家安全",到底是誰的安全?

美國納稅人每年38億美元(2023年軍事援助數據)真金白銀砸給以色列,換來的究竟是地區穩定,還是永無止境的軍備競賽?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的態度。他一邊收著諾貝爾獎提名信,一邊盤算著中期選舉的猶太裔選票;一邊炫耀轟炸機模型,一邊盤算軍工複合體的政治獻金。

兩個精於算計的政客各取所需,卻讓和平進程淪為談判桌上的籌碼。正如前cia分析師保羅·皮勒所言:"當軍事援助變成政治投名狀,中東就永遠等不來真正的和平。"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退回特朗普信函、召見美臨時代辦…巴西總統盧拉誓言反制美關稅 - 天天要聞

退回特朗普信函、召見美臨時代辦…巴西總統盧拉誓言反制美關稅

7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布致巴西總統盧拉的信函,威脅將對進口自巴西的產品徵收50%的關稅。對此,盧拉表示,巴西將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若無效將採取對等反制措施。截至當地時間10日,巴西已從外交、經濟、政治、國際輿論等多個方面等入手準備,全面應對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巴西總統盧拉(資料圖)當地時間7月10日,在美...
卸磨殺驢!菲律賓被美國第二批徵收20%關稅,馬科斯完全沒想到 - 天天要聞

卸磨殺驢!菲律賓被美國第二批徵收20%關稅,馬科斯完全沒想到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命令菲律賓不會想到,為美國鞍前馬後充當「打手」這麼久,最後他們出現在第二批加征關稅的名單中,而且一次性就加了20%之多,這讓不少官員破防了。菲律賓曾出現在第一批名單中,早在5月初與美國談判前,菲律賓正計劃通過增加購買美國產
政治生涯充滿戲劇性,任命之際趕上大裁員,美交通部長成NASA臨時局長 - 天天要聞

政治生涯充滿戲劇性,任命之際趕上大裁員,美交通部長成NASA臨時局長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徐璐明】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Axios新聞網等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9日宣布,現任美國交通部長肖恩·達菲(如圖)將暫時擔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該職位此前因撤回美國富豪賈里德·艾薩克曼的提名而長期空缺。圖源:視覺中國特朗普在其創建的「真實社交」平台發文表示,達菲...
印媒:印度議員毆打食堂員工惹眾怒 - 天天要聞

印媒:印度議員毆打食堂員工惹眾怒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今日印度》9日報道,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濕婆軍黨」立法議員桑傑·蓋克瓦德因食物變質問題,在孟買阿卡什瓦尼議員官邸食堂毆打員工。相關視頻在網上瘋傳後,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長德文德拉·法德納維斯譴責其行為「令人無法接受」,並強調「毆打工作人員絕非申訴的正確方式」。根據網傳視頻畫面...
中國是製造大國,也一定要是一個消費大國。 - 天天要聞

中國是製造大國,也一定要是一個消費大國。

我們是製造大國,也一定要是一個消費大國。當外國人一說,「中國應該是一個消費大國」時,我們很多人非常反感,其實,這種一反感是不成立的。第一,中國一年一度的進口博覽會是為了什麼?這也是一種消費,絕大部分是生產的消費。有人說,進口博覽會就是中國企
歐盟裂痕未平,更多質疑產生,馮德萊恩挺過不信任投票 - 天天要聞

歐盟裂痕未平,更多質疑產生,馮德萊恩挺過不信任投票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周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10日以360票反對、175票贊成的結果,挺過歐洲議會的不信任投票。法新社當天評論稱,這一罕見的不信任投票暴露了馮德萊恩支持者之間的摩擦,以及外界對她領導風格的不滿。10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議員們進行不信任投票。(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