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越南敲定貿易協議,當天便宣布對中方乙烷出口「解封」,
一連串舉動令全球市場感受到劇烈變化。美越協議剛剛落筆,不到24小時,
中美貿易溫度驟然發生轉折——這一切細節背後藏著美國經濟棋局的最新風向標。
此次美越協議,核心內容是自越南輸美商品將被課徵20%關稅。
相較於特朗普團隊4月提出的46%對等關稅,這一比例明顯降低,不過仍遠高於以往稅率。
協議還要求越南市場完全對美國敞開。近年來,國際品牌接連布局越南工廠,
帶動越南對美出口量猛增。據2024年海關數據顯示,越南對美出口總額同比上一年增長12.4%。
新關稅政策將直接推高在越南生產的全球品牌成本。從股市表現看,協議公布當天,多家知名製造企業股價明顯波動。
這意味著越南「世界工廠」地位面臨壓力,不少企業或將不得不重新梳理供應鏈和成本核算方式。
越南官方對此反應低調,但每日出口貿易量及未來產業升級已成為社會各界討論焦點。
按照當前協議,越南製造業若無法在技術、自動化層面實現突破,高關稅下的出口紅利恐將道阻且長。
許多外資正密切關注後續條款落地,越南「廉價勞動力+低關稅」時代或將迎來根本轉型壓力。
令人意外的是,就在美越協議生效同日,特朗普政府同步撤銷對華乙烷出口限制通知。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
2024年美國乙烷出口平均達49.2萬桶/日,約46%流向中國,日出口量近22.7萬桶。乙烷不僅是天然氣的主要組分,
更是塑料等大宗化工品的基礎原料。此前,美國商務部曾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企業申請出口許可加以限制。
6月初,有美國能源巨頭公開表示,公司獲批乙烷出口許可證遭拒,導致一度暫停對華髮貨,行業嘩然。
短短一個月後,白宮發函確認「不再限售」,直接解除了限制。對美國內乙烷產業來說,
這直接緩解了產能過剩難題。背景在於,隨著美國頁岩氣持續高產,副產品乙烷早已供大於求。若不能順暢出口,
對企業造成額外儲存及壓價壓力。數據顯示,美國乙烷儲罐利用率從去年同期的88%提升至94%,
一旦出口受限,不排除出現滯銷隱患。此番撤銷制裁合乎美國自身產業利益訴求。
更深一層原因,美方近期頻繁通過貿易談判與多國進行博弈。無論是與歐盟、加拿大還是越南的多輪磋商,均充滿變數。
對華適度釋放善意動作既可緩解部分緊張情緒,也為後續更大範圍談判預留轉圜空間。雙方在日內瓦的對話雖有一定共識,
但諸如稀土、晶元、高新科技等領域依然存在壁壘,美方釋放信號實屬「以進為退」。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6月底爆出有意訪問中國,如果此行成行,將是繼今年5月中東之行後再度跨洲外交。
「行動大於言語」,放寬乙烷出口被業內視為為特朗普此行營造友好氛圍的標誌性舉措之一。
這一操作釋放了美方希望在經貿合作領域尋找更多交集與利益共同點的明確信號。
整個鏈條反映出美國貿易戰略正趨於靈活與現實,在保障自身產業利益的同時,
也為全球供應鏈穩定投下關鍵砝碼。越南貿易協議落地對區域供應鏈構成挑戰,
而對華制裁突然解凍又意外帶動中美雙邊經貿回暖。企業需密切關注協議條款後續細則落地,
及時調整上下游採購、庫存和出口策略。而投資者更需關注全球主要原材料價格走向,不宜偏聽一面。
可以看出,大國博弈下的每一次磋商與協商都不是孤立事件,背後牽動無數企業命運與全球貿易新格局。
懂得捕捉這些微妙變化,提前做好預案,才是在多變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