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個二代事件引發的對公平的思考

2025年05月23日00:50:17 國際 6862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摩天大廈下思考

最近連續有好幾個與二代有關的新聞,醫學博士董小姐,戴230萬耳環的小演員,直言蹭流量沒錯的著名主持人金龜子的女兒。

群情沸議的背後是對公平的質疑,對階層固化的擔憂和憤怒,以及對自己的努力前景的失望,尤其在經濟下行與轉型的時期,這種情緒尤為易燃。

我們的生存如此不易,憑什麼你們不需付出多大努力就可以拿到一切?

我想聊聊社會公平。但是懇請各位讀者,可不可以先把自己的情緒和這幾件具體的事情放下,讓我們平心靜氣地來聊一些讓人心不平氣不靜的事兒。所有對社會問題的深入解讀以及我們對自身未來的思考,都需要一定的自我抽離,內心清明,而後有靜,再後有定。

從幾個二代事件引發的對公平的思考 - 天天要聞第一句話:人生從來沒有公平。

不要因為幾件顯失公平或我們認為有失公平的事,而忘記這個社會的真相。如果一心以為一切都應該是公平的,或者相信可以構建出我們每一個人都認可的公平,那麼我們的內心和言行就有了另一個方向上的偏差。

常見網路上的一句話:有的人出生就在羅馬。那麼出生在米蘭的人呢,出生在經濟墊底的南部卡塞塔和西西里島巴勒莫的人呢,出生在廢棄工業區和荒山的人呢?

當一個人遠望羅馬的時候,卻不知自己也是別人遠望的目標。即便是陷在最下層,那也是人生的開局劇本,沒得選。而指望拿著不同開局的人,卻按照同樣的劇本去走,這個想法本身就天真而不切實際。

我出生在上海,這裡的教育資源對90%以上的中國學生來說,不公平的。雖然我沒有什麼家庭背景,父母只是不錯的中學教師,但我也享受到了紅利。小學的班主任是父母好友,從小把我當自己孩子管教,對其他孩子客氣,對我則很嚴苛,有時還會直接動手的。所以我有了更好的學習習慣和文理基礎。

之後,所有的作文競賽、數學競賽、夏令營、外出交流……因為我的老師們不僅僅是老師,還是我的叔伯阿姨長輩,所以我多少會被優先考慮,當然我的成績也對得起每一個給到自己的機會。

但我成年後一直在想,如果我沒有出生在上海,如果我父母不從事教育工作,我會是個什麼樣?還能不能成績出色、直升名校?是不是我的人生會差很多?

我們每個人都在享受父母的照拂,也一定會照拂自己的子女。就算是普通人,也會耗盡自己的資源為子女鋪路,能留給孩子多少錢、有沒有房子,其實也是在構築他和其他人之間不公平的起點。

我們都希望子女能成為先天條件就勝過別人的那個。那麼如果別人所擁有的資源比我們大很多,他們的孩子是不是就天然有罪過?老布希的孩子成了小布希總統,王健林的孩子成了電競冠軍俱樂部老闆,導演和明星的孩子成了新生代的演員,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從這一點上說,金龜子的女兒所說的話沒什麼毛病。

看到這兒,如果是在某些短視頻平台上已經會招致無數罵聲了,洗地、走狗之類的帽子我完全可以想像。但在這裡,我相信大家會理性地承認社會和人性的真相,然後問一句:「然後呢?」

從幾個二代事件引發的對公平的思考 - 天天要聞

從幾個二代事件引發的對公平的思考 - 天天要聞第二句話,我們要不到絕對公平,在任何一個時點、任何一個地區和領域都要不到這個結果,但我們可以要過程公平、機制公平。

後者解決不了天生劇本的差異,但是可以讓個體的稟賦和努力得到價值上的體現,逐漸縮小差距。任何社會環境都有掌握資源的人、取得地位和權力的人,也都有一無所有的人,而好的環境是讓每個人都看到機會。

當人們可以通過努力學習拿到名校學位,就不會太在意哪個富豪通過大額捐助讓他孩子成了自己的同學,當人們可以通過努力工作獲得比之前好十倍的生活條件,就會帶著嘲笑和不屑的眼神去看那個紙醉金迷的二代。

在我年輕的時候,先是曾經炫徹世界的美國夢」,再是充滿一切機會的「中國夢」,這讓我可以無視我與所有人之間的差異。如果一個人看不到自己的機會和可能,那麼他唯一可以怨懟的就是先天的命格了。

古代的科舉,現在的高考,可能是全社會最能表現過程和機制公平的地方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其實多少仍然有不合理和不公平的地方,但已然是一種最不壞的方式。

而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海外學生有所照顧,也是公平的體現,但如何審查和杜絕那些利用關係改變孩子戶籍學籍的行為,就是機制上保證公平的舉措。

從幾個二代事件引發的對公平的思考 - 天天要聞第三句話:過程和機制的公平,底線是法律和規則的公平保障。

所有的法律和規則,都有漏洞和空子,就像那些有本事去西藏高考的孩子、能加入「4+4」博士序列的孩子,在形式上很可能沒有任何違法違規,或者那些有限度的僭越一般也能不起波瀾地擺平。

如果不是這次引爆了輿情,這些事都不會被處理。於是可見,要保障公平有兩個要素絕不可缺少。

一是過程和機制要儘可能地透明化,輿論監督的常態化,讓上一代的資源只能有限度地提供幫助,而不是明目張胆;

二是過程和機制要不斷完善。法規制度中可被利用的地方一定有,但只要逐步完善,這就是可接受的。

而這兩個要素,都需要掌握資源和權力的人主動或被動的自律,讓渡出那些不受制約和監督的自由。也許需要時間,但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

從幾個二代事件引發的對公平的思考 - 天天要聞第四句話:要讓每個人內心的公平尺度,可以在天平上勝過與權力資源和利益的博弈。

不公平的結果出現,需要一群人的配合,而這群人本身未必是希望不公的,只是自身利益的驅動,以及對不配合所帶來的傷害的恐懼。

如果我是博士生導師,我能收五個學生,我把其中一個名額給了有地位的人的孩子,因為可以給我帶來項目機會和各種綠燈,把另一個名額給了富豪的二代,因為能獲得贊助,其餘三個給了真正有才華、有志向的學生。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這已經是非常有「良心」的舉動了。而私慾特別膨脹、完全罔顧公平正義的,也許會把五個名額都用來交易。

但即便特別有正義感的人,也不敢完全拒絕所有的請託,因為他們之後會帶給自己無數的傷害和阻礙,而且所有的動作都看起來完全合理合法合規。他們有這個能力。傷不起啊。

只有讓整個社會所有位置上的人,都能安心待在自己的位置上,可以憑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獲取應有的回報,所得到的一切都能安全地得到保護,那麼他們才能守住陽明先生所說的致良知」,讓內心的是非善惡得到伸張。

當我走得艱難無比,所得到的利益、地位和名聲都會被輕易毀去,而別人靠關係靠鑽營就能輕而易舉贏得所有的時候,請相信我,人性經不起考驗。所有人都會妥協的,區別只在於各自恪守的底線分別有多低。

作為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遇事時盡量把這個底線抬高一分,就是功德。而有一天我們終將能坦然「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幾個二代事件引發的對公平的思考 - 天天要聞

從幾個二代事件引發的對公平的思考 - 天天要聞當我們獲取了一些地位和資源以後,就要記住第五句話:親疏有別、照拂自己人無可厚非,只是一不要泯滅良知,二不要堵死別人的路。

想讓孩子穿金戴銀沒問題,但攫取利益時請合法合規;

想給孩子謀個高學歷好前程沒問題,但記得別損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這就是良知。

讀博、考公的名額有限,那你有本事就去多搞一個,別把所有的甚至最後的機會都要給拿掉。要把地位和資源傳遞下去可以,但別試圖壟斷,把手伸到所有的地方,要記得適可而止。

知止,這就是留一條路給別人走。

說實話,寫到這裡的時候我甚至在迷糊自己的三觀到底有沒有問題,但面對現實,這真的是幾句最實在的勸誡了。

讓別人無路可走、失望絕望的時候,潛在風險就會醞釀成自己想不到,也可能無法承受的風暴。好自為之。

從幾個二代事件引發的對公平的思考 - 天天要聞最後可能是題外話。

我看到了另一個新聞,迪士尼女繼承人阿比蓋爾呼籲對超級富豪增稅,緩解貧富差距,「愛國百萬富翁」組織已經有了200多個和她理念相同的一代二代。

石油大亨保羅蓋帝的孫女艾琳,儘管家族財富來自石油產業,而她卻大力資助環保組織,雖然有些激進者的行為過分,但我這裡只讚許她那種間接尋求社會公平的行動理念。

所以,第六句話是:人生的意義在於成長,而不是成就,在於對過程的擁有,而不是對結果的佔有。

當我們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處於公平問題的得益者還是受害者的地位,都可以讓內心的豐盈度、精神的滿足超越對物質和結果的追逐,這樣的人越多,社會的公平和美好才越有機會實現。

雖然,我們所處的環境從歷史上就長期處於物資匱乏、安全感匱乏的狀態,每個人本能地都習慣於追求更多的財富和地位,以此來換取內心的安適感,並自以為這和幸福感是一回事。

要改變這種長期形成的心態是非常難的,但是我看到我們的下一代在這一點上似乎比我們強,相信伴隨社會演進,未來人們的人生觀和成就感會一代比一代成熟深刻,而所有人成就自己的路徑也會越來越豐富多樣。

選擇越多,可能越多,達成公平越容易實現。這是經濟學的一個原理,以後有機會再展開說。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證券公司原高管在西藏墨脫失聯超十天:當地有降雨,警方仍在搜尋 - 天天要聞

證券公司原高管在西藏墨脫失聯超十天:當地有降雨,警方仍在搜尋

新京報訊(記者彭鏡陶 左琳)6月18日,網上流傳一則尋人啟事,華金證券前首席財富官劉明軍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準備參加越野跑賽事時失聯,目前已經失聯10天。6月20日,新京報記者從當地警方獲悉,至今仍沒有劉明軍的下落,近日當地有降雨,警方還在繼續搜尋。尋人啟事稱,劉明軍報名了林芝的越野賽事,為了提前適應高海拔,...
第1現場|撤離!首批119名在以中國公民已轉送至埃及境內 - 天天要聞

第1現場|撤離!首批119名在以中國公民已轉送至埃及境內

6月20日,中國駐以色列使館發言人表示,已有近300名中國公民通過以色列和約旦、埃及邊境口岸安全轉移撤離。據新華社消息,當地時間6月19日,首批119名在以中國公民從埃及和以色列接壤的塔巴口岸進入埃及。6月19日,從以色列撤離的中國公民從埃及南西奈省塔巴口岸進入埃及。6月19日,從以色列撤離的中國公民從埃及南西奈省塔...
伊朗副外長警告:美國若介入,將導致「整個地區陷入地獄」 - 天天要聞

伊朗副外長警告:美國若介入,將導致「整個地區陷入地獄」

【文/觀察者網 張菁娟】以色列與伊朗的軍事對抗已持續一周,地區局勢持續緊張。美國雖維持「有限介入」的剋制姿態,但隨著衝突升級,華盛頓的軍事介入程度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9日報道,伊朗外交部副部長哈蒂布扎德(Saeed Khatibzadeh)喊話稱,美國若決定介入衝突並支持以色列,將導致「整個地區陷入...
普京要給中方打電話,想談些什麼? - 天天要聞

普京要給中方打電話,想談些什麼?

最近,俄羅斯總統普京準備和中方通一次電話。普京的外交助理烏沙科夫已經公開確認,這通電話會在本周內進行。雙方將重點討論中東局勢的變化,特別是最近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衝突升級。 烏沙科夫還強調,....
釋新聞|特朗普說「兩周內」決定是否對伊朗動武,到底是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釋新聞|特朗普說「兩周內」決定是否對伊朗動武,到底是什麼意思?

美國總統特朗普。視覺中國 圖以色列和伊朗間的衝突愈演愈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是否參戰上劃定了可能的「時間表」。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6月19日,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說,特朗普將在「接下來兩周內」決定是否下令美軍對伊朗發動打擊。白宮將特朗普的表態形容為「給外交努力再一次機會」。但美媒指出,這一決定也為...
查擺作風問題,為年輕幹部「強筋壯骨」 - 天天要聞

查擺作風問題,為年輕幹部「強筋壯骨」

近期,全國多地正圍繞年輕幹部是否存在玩心重、混日子、說話隨意、口大氣粗、精神空虛、貪圖享樂、生活不檢點等方面查擺問題。目前,不少年輕幹部的學習體會已在網路上公開。 (6月19日澎湃新聞) 作風建設永遠沒有休止符,也從來沒有局外人、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