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2025年05月15日11:43:07 國際 1966

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 天天要聞

說到印巴衝突,大家可能都不陌生。這兩個南亞鄰居,從1947年分家那天起就沒消停過,克什米爾問題更是成了他們掐架的導火索。

到了2025年,這場老戲碼又上演了新篇章,戰火一燒起來,全球都跟著看熱鬧。

不過,這回最扎眼的不是印巴你來我往的較量,而是美國在這場亂局裡賺得盆滿缽滿,反過來,印度、俄羅斯和法國卻成了實打實的輸家。

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 天天要聞

印巴衝突的來龍去脈

先說說這衝突的根兒在哪兒。印度和巴基斯坦本來是一家,1947年英國殖民者撤了,把這塊地一分為二,印度教為主的印度和伊斯蘭教為主的巴基斯坦就這麼成了鄰居。

可分家的時候,克什米爾這塊地沒劃清楚,兩個國家都覺得自己該拿,結果就打起來了。

第一次印巴戰爭就在1947年開干,之後1965年、1971年又幹了幾場,克什米爾到現在還是個燙手山芋,印控區和巴控區分得清清楚楚,但誰也不服誰。

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 天天要聞

這幾年,印巴關係更是雪上加霜。

2019年,印度總理莫迪直接廢了印控克什米爾的特殊地位,把這地方徹底划進印度管轄,還派兵盯著。

巴基斯坦這邊氣得不行,立馬切斷了貿易,外交也降到冰點。

邊境線上小摩擦沒斷過,雙方都攢著勁兒等著對方先出錯。

到了2025年,導火索終於炸了——克什米爾市場爆炸,印度一口咬定是巴基斯坦搞的鬼,巴基斯坦死不認賬,雙方你瞪我我瞪你,最後還是動手了。

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 天天要聞

2025年衝突咋打起來的

2025年這場衝突,來得快去得也快,但動靜不小。

4月底,印度先下手,空軍越過控制線,炸了巴控克什米爾的幾個目標,說是打恐怖分子窩點。

巴基斯坦不甘示弱,第二天就還手,空軍和地面部隊一起上,把印度打得有點懵。

雙方在邊境線上折騰了一個多星期,戰機掉了好幾架,大炮也轟了不少,最後在國際壓力下停了火。

這場仗雖然沒打成全面戰爭,但影響不小。

印度想速戰速決,展示肌肉,可沒想到巴基斯坦反擊這麼硬,靠著中國支援的裝備和技術,愣是頂住了。

國際社會一看這架勢,趕緊跳出來勸架,美國帶頭在聯合國搞了個停火協議,5月中旬總算消停了。可克什米爾這塊疙瘩還是沒解開,停火只是個暫時喘口氣。

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 天天要聞

美國咋就成了最大贏家

這場衝突里,美國絕對是笑到最後的那一個。你看,美國壓根沒直接下場,卻在背後把好處撈了個遍。

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 天天要聞

首先,美國在地緣政治上賺大了。印度這幾年跟美國走得挺近,尤其是想靠美國來平衡中國的壓力。

衝突一起來,美國立馬站印度這邊,嘴上說支持「反恐」,實際上是想藉機把印度拉得更緊。南亞這塊地,離中國挺近,美國早就想插一腳,削弱中巴經濟走廊的勢頭。

這回衝突,美國順勢加強了跟印度的軍事合作,還派了海軍在印度洋晃悠,說是「維護航行自由」,其實誰看不出來,這是想壓中國一頭。

再一個,美國的軍火生意火了。印度這些年從美國買了不少武器,衝突一打起來,美國趁機推銷更多裝備,比如無人機、導彈防禦系統啥的。

印度吃了虧,急著補短板,美國的軍工企業樂開了花,訂單嘩嘩地來。光2025年,美國對印度的軍售就比前一年翻了一倍,這錢賺得太舒服了。

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 天天要聞

還有,美國在能源和資源上也佔了便宜。南亞亂起來,資本都往安全的地方跑,美國市場成了避風港,美元匯率蹭蹭上漲。

加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打得兩敗俱傷,美國趁機插手地區事務,影響力直接拉滿。

外交上,美國還擺出一副「和平使者」的樣子,調解衝突,刷了一波國際好感度。這算盤打得,真是精到骨子裡了。

輸家一:印度,自找苦吃

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 天天要聞

印度這回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本來是想借著衝突秀一把軍事肌肉,給國內民族主義者提提氣,結果沒打好,臉面丟了不少。

先說軍事上,印度空軍吃了大虧,好幾架戰機被巴基斯坦干下來,暴露了訓練和情報的短板。

尤其是法國賣的「陣風」戰機,本來吹得天花亂墜,結果實戰表現拉胯,印度軍方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 天天要聞

經濟上,印度也扛不住。打仗燒錢,邊境部署、武器損耗,再加上停火後的重建,財政壓力一下子就上來了。

國內本來就有一堆問題,貧富差距大、失業率高,這回衝突還讓外資有點慌,投資熱情降了不少。

政治上,莫迪政府也挨了罵,反對黨抓住機會猛批,說他決策太衝動,把國家帶溝里去了。國際上,印度想當南亞老大的夢也泡湯了,反而讓美國趁機騎在頭上。

輸家二:俄羅斯,左右為難

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 天天要聞

俄羅斯這回也栽了個跟頭。按理說,俄羅斯跟印度是老朋友,幾十年的軍售關係,印度一大半武器都是俄制的。

可這場衝突,俄羅斯沒幫上啥忙。印度吃了虧,回頭一看,俄羅斯的裝備好像不咋給力,國內開始有人嚷著要換供應商。

俄羅斯的軍售市場眼看著要縮水,訂單都被美國搶走不少。

外交上,俄羅斯更尷尬。衝突一開始,普京想當和事佬,給雙方打電話勸架,可印度壓根不聽,巴基斯坦又跟中國站一塊,俄羅斯夾在中間兩頭不是人。

結果呢,調解沒成,影響力還掉了好幾檔。國際社會都看出來了,俄羅斯在南亞這塊地盤上,已經不那麼好使了。這對俄羅斯來說,不光是錢的問題,面子也掛不住。

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 天天要聞

輸家三:法國,軍工砸牌子

法國這回真是躺槍躺得慘。印度買的「陣風」戰機是法國軍工的招牌貨,價格貴得離譜,宣傳上說性能頂尖。

可衝突一打,「陣風」沒扛住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統,被擊落的消息傳出去,法國臉都綠了。

國際媒體一頓分析,說啥「陣風」實戰不行,性價比低,潛在買家一看這情況,紛紛打起了退堂鼓。

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 天天要聞

經濟上,法國也跟著倒霉。軍售訂單少了,軍工企業的股價跌了好幾輪。法國政府趕緊出來解釋,說戰機失利是印度操作問題,可沒人買賬。

聲譽這東西,一旦砸了,想補回來可沒那麼容易。法國本來想靠印度這塊市場多賺點,現在看來,短期內是沒戲了。

總結:贏家笑,輸家哭

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 天天要聞

印巴衝突這齣戲,表面上是兩個鄰居掐架,實際上卻是大國博弈的舞台。美國沒費一兵一卒,就把地緣政治、經濟利益和國際影響力的好處全撈了,成了最大贏家。

反過來,印度自找麻煩,軍事經濟雙雙失血;俄羅斯影響力下滑,軍售市場被擠;法國軍工名聲掃地,訂單泡湯。

這三個輸家,各有各的苦,偏偏還都跟美國這隻「幕後推手」脫不了干係。說到底,印巴衝突的根兒還在克什米爾,問題不解決,南亞這塊地遲早還得亂。

印巴衝突至今,美國已然成為了最大贏家,可最大輸家卻至少有三個 - 天天要聞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以色列發出死亡威脅: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結局將和薩達姆一樣 - 天天要聞

以色列發出死亡威脅: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結局將和薩達姆一樣

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17日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發出警告,稱如果伊朗繼續打擊以色列,哈梅內伊的結局將和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海珊一樣。此外,《以色列時報》援引以防長卡茨的話報道稱,位於伊朗北部庫姆省、建在地下的福爾多核設施是一個「肯定會被解決的問題」。當地時間18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發布聲明稱,必須...
哈梅內伊對伊朗全國講話:伊朗軍隊已做好充分準備,以方將會受到「懲罰」;對美表態:伊朗不會投降 - 天天要聞

哈梅內伊對伊朗全國講話:伊朗軍隊已做好充分準備,以方將會受到「懲罰」;對美表態:伊朗不會投降

6月18日,據@CCTV國際時訊,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今天(6月18日)發表講話稱,伊朗絕不會對領土上遭受的任何襲擊「視而不見」,伊朗軍隊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哈梅內伊還表示,伊朗絕不原諒以色列對伊朗領空的侵犯,以方犯下嚴重錯誤,將會受到「懲罰」。他還強調稱,伊朗的武裝力量受到所有伊朗人的支持。哈梅內伊表示,...
朝陽區召開信訪工作專題會 - 天天要聞

朝陽區召開信訪工作專題會

6月9日,朝陽區委副書記、區長吳小傑組織召開信訪工作專題會,聽取信訪工作情況彙報,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會議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決扛起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的政治責任,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韓國知名男星承認強姦!或被判刑7年 - 天天要聞

韓國知名男星承認強姦!或被判刑7年

6月18日,韓國偶像組合NCT前成員文泰一,在涉嫌性侵案的一審中承認了全部特殊強姦罪名。當天,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第26刑事部,對文泰一等三人違反《性犯罪處罰等特例法》(特殊強姦)的指控進行一審。法庭上,文泰一表示:「我曾是一名歌手,但已被公司
泉州自來水:黨建引領潤民心 供水護航助文旅 - 天天要聞

泉州自來水:黨建引領潤民心 供水護航助文旅

閩南網6月18日訊(通訊員 庄紫蝶閩南網 黃麗君)今年以來,泉州市自來水公司黨委直屬客服中心堅持黨建引領,緊扣「民生為本、文旅賦能」主題,持續深化「供水服務先鋒行」黨建品牌,將供水服務融入城市發展,以「水潤萬家」的初心織牢民生保障網,助推文
蒙古終於想通了,60億噸的超級煤礦,徹底向中國敞開了大門 - 天天要聞

蒙古終於想通了,60億噸的超級煤礦,徹底向中國敞開了大門

拖延了17年的蒙古國,這次終於想通了。在亞冬會閉幕式當天,蒙古國新總理奧雲額爾登親自帶隊訪華,把停滯了足足十幾年、全長僅有8公里的中蒙跨境鐵路合作項目,再次擺上桌面。可不要小瞧這短短8公里鐵路,在它後面牽動著的,是塔溫陶勒蓋煤礦中,儲備量高
新聞8點見丨華僑講述以伊衝突避難經歷;百款「特色雞蛋」真相調查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華僑講述以伊衝突避難經歷;百款「特色雞蛋」真相調查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截至目前,在外交部和駐伊朗使領館的組織協調之下,已經有791名中國公民自伊朗轉移至安全地區,還有1000餘人正在轉移的途中。部分中國公民已經從以色列安全轉移。目前暫未收到有關中國公民傷亡的報告。自6月13日凌晨以來,以色列對伊朗多地發動大規模空襲...
中國撤僑進展公布 - 天天要聞

中國撤僑進展公布

6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昨天外交部已發布消息,中國政府正組織在伊朗、以色列的中國公民安全撤離,請問目前有何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