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面前,特朗普的極限施壓,變成了極限讓步。他拍腦門的145%關稅,甚至245%關稅,全都作廢了。中美都只保留了10%基礎加稅。合計下來,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大概在30%左右。中國疊加農產品、石油天然氣等核心商品的反制關稅,對美關稅大概在25%左右。
這樣的談判結果,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中美接下來還有哪些要談的?為什麼說中美真正的交鋒,才剛剛開始?

很多人看到中美聯合聲明,就覺得中美關稅戰大結局了,咱們可以開香檳了。其實情況遠沒有這麼簡單,接下來的談判深水區,才是真正激烈的博弈場。這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
一是,美國想要中國解禁稀土出口。全球90%的稀土提煉產能都在中國,其他國家開採的稀土礦,大部分只能運來中國精鍊,美國也不例外。我們利用稀土反制,直接就打在了美國的七寸上。畢竟美國從軍工製造到尖端晶元,大量產業都離不開中國的稀土供應。
按照美國媒體的說法,中方的「稀土牌」威力巨大,打得特朗普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大量美國企業面臨稀土斷供危機時,必然會逼特朗普政府跟中方談。但具體怎麼談,美國拿什麼來換,我們需要做哪些萬全的準備,都是非常複雜且棘手的問題。
二是,美國對華強加的科技制裁,並沒有鬆綁。比如英偉達的先進ai晶元,阿斯麥的euv光刻機等產品,依然不能遵循自由貿易準則,公平地進入中國市場。特斯拉在中國賣得飛起,美國的汽車市場,還是不對中國新能源車開放等等。中方如何通過談判,讓美國解除無理的科技封鎖,難度同樣不小。
三是,特朗普沒啥信譽可言,我們還是得防一手美國變卦。早在2018年,特朗普就干過這種事。當時他剛在白宮宣布,暫停對中國的貿易戰。結果不到10天就翻臉了,突然重啟對華加稅,啥談判成果都不認了。如今對我們來說,如何做好萬全準備,應對隨時變臉的特朗普,也是接下來的一大核心挑戰。
總體而言,中美達成了關稅共識,局面反而才會變得更複雜。高關稅下,貿易都沒得做了,也就不用考慮什麼關稅戰、貿易戰的博弈了。如今高關稅壁壘被拆除,商貿恢復,自然會出現大量複雜且對立的問題。這些都需要中美在談判桌上一個個解決,必然會是個漫長且艱苦的過程。
雖然前路艱辛,至少我們已經開了個好頭。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一是我們用實力和態度,讓特朗普懂得了什麼叫平等尊重。特朗普在新一輪對華加稅時,表現的態度非常強硬。基本是美國出完一拳後,還從實力的地位發出警告,中方必須挨打,不準還手。結果特朗普踢到了鐵板,打,中國堅決奉陪到底,不向任何霸權行為妥協。
美國海運最繁忙的聖佩德羅灣港區,如今一艘中國貨船都看不到了。如果不恢復中國商品進口,美國的商超貨架將無貨可賣。特朗普的關稅霸凌,變成了美國的「自我禁運」。再加上美國股債匯三殺,特朗普只能按中方的意思,拿出平等、尊重的誠意來談了。

二是讓全世界看到了,如何正確跟中國打交道。不僅是美國,整個西方過去那種不對等的霸凌式外交,在中國這再也行不通了。除了咱們自身實力過硬外,還疊加了印度卡準時機的「中式軍工廣告」。咱們的二三線裝備,就能把號稱歐洲最強的陣風斬落馬下。在絕對的實力面前,西方只能認清現實,收起莫名其妙的傲慢與偏見。
未來中美之間將重回「斗而不破」的競合關係,「打打談談」會是常態。跟美國既競爭又合作的同時,繼續努力搞發展,堅持自立自強,我們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