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行為在美國被處罰,而在我國可能要兩年後才會受到處罰。
2025年4月24日,美國公民邁克爾·舒爾被判處36個月監禁,並被責令支付687,776美元的賠償金。
邁克爾是迪士尼樂園的前員工,因為工作不得力被解僱了,懷恨在心,便利用自己懂電腦的特長,黑進了迪士尼餐廳數字菜單系統,刪除了原菜單里各種食品對應標註的花生、堅果、貝類和牛奶等過敏物質。
儘管邁克爾解釋自己只是惡作劇,但在美國,篡改食品過敏原是妥妥的犯罪行為。
不過,如果邁克爾的案子發生在中國,只有在2027年3月16日,才會受到處罰。
2025 年 3 月 27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公告,包括新版《GB 7718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和《GB 28050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等 50 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 9 項修改單。新標準要求,若食品含麩質、甲殼類、堅果等 8 大類致敏物質,必須在標籤中以加粗、下劃線等方式顯著提示,或單獨標註 「致敏物質提示語」。
但該規定於 2027 年 3 月 16 日之後才起正式實施。
我們的讀者都對食品過敏的話題不會陌生。
2024年4月2日,義大利發出公告,要求將一批來自中國的康師傅速食麵召回,該批產品的義大利語說明標籤中未註明雞蛋過敏源。
2024 年 7 月,白象旗下的老母雞湯口味和豬骨湯口味的即食麵,因含有未申報的過敏原(花生),被加拿大和紐西蘭要求召回。
2025年3月11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召回通報稱,正在召回特定批次的中國王致和火鍋調料,因為產品含未申報過敏原(花生、大豆、芝麻和小麥)。
由於我國不強制要求食品標註過敏原,所以在國內你幾乎看不到因不標註過敏原而導致產品不合格的新聞,只有出了國,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個大問題。
其實,我國食物過敏現象也很嚴重,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調查顯示,在中國15~24 歲年齡段的健康人群中,約有6%的人曾患有過食物過敏史。
2024年12月11日,知名主持人朱丹在直播中自述不惑之年才得知自己是雞蛋過敏者,多年不知不覺的過敏已導致她嚴重心悸,甲狀腺和肺部等多處結節。
過敏性疾病包括食物過敏是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而食物過敏目前沒有根治方法,預防的唯一策略是嚴格避免攝入。
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早已列出了八類致敏物質。世界各地國家與地區,均強制要求對食物中的過敏源須明確標識,其中不僅歐盟、美國、日本、澳洲、新加坡,即便是我國的香港與中國台灣地區,也明確規定食品企業必須將過敏源標識出來,還消費者知情權。
但在我國,因國情複雜,只能採取自願標註政策,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
但食品安全大於天,經過六年漫長的博弈,我國食品強制標註過敏原的政策終於在今年出台,儘管兩年後才正式實施,但這絕對是食安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