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於@李雨哈,wildlife。
偶遇雪豹下山
4月22日,博主@李雨哈發布了一則帖子,標題是:「自然拍攝倡議|牧民說別拍那隻雪豹了。」記錄的是自己最印象深刻的一次目擊雪豹的經歷。

根據博主的介紹,那次他們一行人在牧民的帶領下來到了高原地區採風,眾人無不被壯觀的高原景象給震撼,手中的相機不斷「咔嚓」。就在這時,隊伍中有人發現了一隻大型貓科動物出現在遠處,其灰白色的皮毛上散布許多不規則的大型黑色環狀斑塊。
這顯然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雪豹(Panthera uncia)!
此時這隻雪豹位於距離隊伍有600米那麼遠的山坡上,跟隊伍中間還間隔著一條小溪呢。這樣的安全距離對人和雪豹來說似乎都足夠了,於是大家激動地舉起相機和手機拍攝。儘管距離很遠,但是高科技能彌補這一點。即使很多人拍到的只是一個小白點,大家依然是開心壞了,這樣的機會一輩子都不一定能遇到一次。

然後開心了沒多久,一位牧民嚮導就過來勸大家離開,不要再拍攝雪豹了。眾人對此疑惑不解,因為雪豹離得蠻遠的,中間還有條小溪,安全性應該沒啥問題啊?
牧民解釋道:「別拍了,雪豹想下山喝水。」他判斷這隻雪豹是走到山腳喝水,而一行人剛好就站在山腳,這會影響雪豹。眾人雖然可惜,但都相信牧民的判斷,只是多看了幾眼雪豹後就離開了。
此行讓博主產生了許多感悟,他表示:「拍照給了我記錄與動物相遇的美好瞬間的自由,但有時候拍照也本末倒置的會從工具變成目的。比出片更重要的,是動物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像是在山頂上的雪豹,是否來山下喝水,我們把選擇權交回到它的爪子中。」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評論區的一個網友的回復特別打動人,她寫道:「別拍,雪豹要喝水。」很簡單的一句話,但是真的觸動我。我一直認為動物的需求也是需要被尊重的,可能我比較感性,感覺雪豹也會害怕,焦慮,放鬆,和滿足。人與動物都需要自己的空間和簡單的幸福感。
尊重野生動物
當我們談論保護野生動物時,實質也是在守護人類文明。
如果我們把地球比喻成一台精密的機械,每個現存的物種都是地球經過38億年調試後留下的零件,每個物種都在自己的原生環境擁有巨大的作用。即使缺少幾個零件還暫時能夠運轉,但崩潰終將不可避免。

所以我認為保護野生動物並不僅是道德選擇,更是為了維繫人類文明所必須的做法,畢竟們就生活在地球上。
大部分人都不會對保護野生動物付諸行動,因為生活在城市中,離自然太遙遠了,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我們普通人只要有意識,只要懂得尊重動物,那就算是為保護動物出了一份力了。

那麼如何尊重野生動物呢?
保持距離是最基本的善意。大部分的野生動物襲擊事件都是因為人類太沒有「距離感」了。人類其實算是大型動物,我們比大部分動物都大,當我們過於靠近的時候,動物就會產生警惕和恐懼,做出過激行為,襲擊人的動物必然是會受到譴責的,這對動物保護來說就成為了阻力。

投喂野生動物的行為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了批評了,這是好事。動物行為學研究證實,投喂會改變野生動物攝食結構,削弱生存能力。甚至人類的食物可能攜帶一些病菌,2019年黃山短尾猴群爆發的痢疾疫情,溯源正是遊客投喂的快餐。就算不是有意投喂,隨意丟棄的垃圾也可能被動物誤食活著污染環境,這些都對野生動物的生存產生威脅。

一定要拒絕野生動物製品。我們知道很多珍稀動物的瀕危都是因為人類對其的需求,比如穿山甲的鱗片和老虎的全身器官。需求促使了偷獵行為的出現,形成了全球性的邪惡產業,野生動物越抓越少,價格就水漲船高,不斷周而復始,惡性循環。想要從源頭斷絕,就是要讓人們對野生動物製品的需求消失。

真正的善意不需要親密接觸,而是在保持距離的關注中,維護野性生命自主進化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