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的特朗普即將接受第二任期首次體檢,白宮對是否公布結果閃爍其詞

2025年04月11日20:20:17 國際 2473

2025年4月11日,78歲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接受他第二任期內的首次體檢。作為白宮這位高齡主人的健康狀態,一直是外界高度關注的焦點。而這一次,情況格外微妙。

根據白宮透露的信息,這次體檢的具體項目尚未公布,檢查結果是否公開也未作明確說明。只知道——體檢會做,但做什麼、查到啥、說不說,全由總統和他的團隊說了算。

特朗普本人則在社交媒體上表現得相當「亢奮」。本周一(4月7日),他發帖寫道:「我從未感覺如此好,但不管怎樣,該做的檢查還是要做!」這句自信到近乎狂妄的發言,聽上去更像是某種表演型人格的招牌台詞,而非即將登上診療台的78歲老年人該說的話。

78歲的特朗普即將接受第二任期首次體檢,白宮對是否公布結果閃爍其詞 - 天天要聞

快餐總統的自我感知:永遠健康,永遠偉大

眾所周知,特朗普長期偏好麥當勞、肯德基等速食食品,鮮少運動,生活作息也與正常人類的生物鐘嚴重錯位。但這一切在他眼裡,彷彿只是對「衰老刻板印象」的一次次顛覆。

他曾自稱「天賦體質」,不需要鍛煉,「人就像電池,用得越多電越少」。聽起來不僅反智,甚至有點玄學。而早在2018年,白宮醫生就已經明確指出,特朗普確實「健康狀況良好」,但「需要減重和改善生活習慣」。

六年過去了,他不僅沒有瘦,反而越戰越勇。如今,他把加征125%的對華關稅當成了「保衛美國製造業」的靈丹妙藥,把經濟學、產業鏈、通脹壓力全當耳旁風,令人懷疑這位老人到底是身體出問題,還是心智出了岔子。

醫療保密權?或是「政權隱匿權」?

按照美國慣例,總統體檢的具體項目和結果,是否對外公布,全憑總統本人意願。這種「自選菜單式」的體檢制度,在醫學倫理上勉強說得通,在政治透明度上卻漏洞百出。

尤其是在經歷了2024年賓夕法尼亞州競選集會上「險些被刺殺」的事件後,外界本以為特朗普會對公眾披露更多身體狀況,以穩定支持者情緒,打消敵人「老年退場」的幻想。但直到今天,白宮對體檢內容仍三緘其口,這反倒更像是在藏著什麼不想讓人知道的真相。

對比來看,同樣年邁的拜登在任時,每次體檢都公布詳盡報告,哪怕裡面全是「輕度老年人常規問題」,至少做到了坦誠。而特朗普,則習慣用「我比拜登年輕、健康、有活力」這種毫無科學支撐的自我標榜來搪塞一切質疑。

也難怪,在2024年大選中,拜登和特朗普像兩位互相追逐的「退休狂人」,爭先恐後地質疑對方是否還能活著完成任期。這場「高齡互撕秀」,也成了美國選民最無奈的政治現實。

真正的體檢對象,是這場失控的關稅戰?

若說體檢是為了評估一個人的健康狀態,那當下更應該被「全面檢查」的,恐怕是特朗普的政策思維,尤其是他近乎瘋癲的經濟戰略。

過去一個月里,特朗普咆哮著要對所有「不聽話」的國家加稅,但又在金融市場暴跌、盟友集體抱怨後,悄悄宣布對歐洲和日韓暫停加征,僅對中國繼續加碼。種種鬧劇,不僅遠超歷史水平,也嚴重違背了經濟學常識和產業現實。

特朗普以一種接近「病態賭徒」的姿態,不惜引爆通脹、犧牲民生,也要「讓世界屈服」。此舉非但未換來談判籌碼,反而令美國股市大跌,債市失衡,盟友離心。現在甚至連美聯儲都開始懷疑:問題真的只是出在關稅上嗎?

而當一位78歲的總統,在自己體檢前還在向全世界叫囂「我感覺前所未有地好」,對著通脹飆升的民生困境揮舞「關稅大棒」,對醫療報告遮遮掩掩、對真實數據充耳不聞……我們不禁要問:

這個國家真正需要體檢的,恐怕不是總統的身體了。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 天天要聞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被不起訴人的住所地和違法行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實行政處罰?日前,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檢察院通過向異地行政機關制發檢察意見書,並以辦案為契機,實現湘黔四地聯動會簽行刑反向銜接工作協作機制,為一起跨區域涉非法狩獵行刑反向銜接案件畫上圓滿句號。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著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 天天要聞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記憶中的黃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溫室在烈日下泛著銀光,這片曾在戈壁荒灘種出聖女果而聞名的「戈壁田園」,如今,能讓土壤要求極高的藍莓也在此紮根,上演著現代農業最震撼的逆襲劇本。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聞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過大貨車時發現,司機王某已從駕駛室爬出,坐在車門上。由於腿部受傷,加上氣溫低,王某全身發抖,一時無法自行脫困。於是,民警用身體靠著車身,並提出讓司機王某踩著自己肩膀,助他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