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長安網】
近年來,河北邯鄲曲周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推動縣、鄉兩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和實體化運行,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社會治安風險防控,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一站式」為民解紛平台,讓綜治中心成為服務群眾的窗口、化解矛盾的前沿,實現群眾有問題「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趟」。

多方聯動破難解紛
曲周縣以「中心牽總、部門協同,一站受理、分流辦理」運行方式,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形成「中心吹哨、部門報到」的多元解紛模式。
2024年6月,當事人張某某在曲周縣一工廠打工時由於操作不慎,手臂被卷進機器,導致身體多處骨折,右胸挫傷嚴重。經多次治療出院後,張某某因與用工方負責人楊某某就賠償金額多次交涉無果,轉而到縣綜治中心反映情況。縣綜治中心經過基本案情研判,立即安排常駐部門調解員耐心傾聽張某某的訴求,積極安撫張某某情緒,實地走訪事發地點了解情況。之後,安排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和首席法律諮詢專家介入,向楊某某普及民法典、勞動法、公司法等相關法律,解析得失利弊。經過多方調解,最終,張某某與楊某某就人身損害賠償達成共識:楊某某承擔張某某5萬元醫療費,並一次性支付6萬元人身損傷賠償款。雙方在縣綜治中心簽訂調解協議後,張某某激動地說:「沒想到來到中心,哪兒也不用跑,哪兒也不用去,這麼快就把我的問題解決了!」

這起案件的成功調處,用實戰檢驗了綜治中心讓群眾「一腳踏進大廳門,一眼認準辦事人」,確保讓群眾解決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在綜治中心「辦得了事、辦得成事」。
智能預警信息賦能
在曲周縣綜治中心四樓指揮調度室,工作人員小高熟練地操作著邯鄲市風險智能預警防範平台,他告訴記者:「有了這個智能預警平台,各個鄉鎮矛盾糾紛隱患一覽無遺,風險隱患第一時間推送、第一時間處置,嚴防了由小拖大、由大拖炸的事情發生。」
工作中,曲周縣綜治中心不斷強化「網上楓橋」機制建設,持續推動邯鄲市風險智能預警防範平台實質性發揮作用,健全縣、鄉、村、村網格四級貫穿的指揮調度體系,認真做好矛盾風險信息排查、錄入、交辦、化解、反饋等工作;充分吸納鎮村幹部、基層政法幹警、網格員為信息採集員,持續擴大平台覆蓋範圍。
曲周縣綜治中心聯合10個鄉鎮綜治中心、10個法治小院、10個鄉鎮調委會及28個行業、行政調解組織和1900名人民調解員、2093名網格員,全面加強各類風險隱患的預警監測,針對性落實好各項防範措施。對已錄入平台的風險預警信息,持續加強研判分析,強化數據碰撞和關聯比對,找准切入點,對各類風險隱患類型、特點及發展趨勢實施全面監控和研判,為處置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該縣藉助平台數據彙集,精準梳理出平安建設工作瓶頸短板,針對性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昇平安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健全機制持續推進
曲周縣制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範化建設和運行工作方案》,從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入手,為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與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成立工作專班,加強組織協調。主任由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擔任,副主任由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縣信訪局局長擔任,成員由21個常駐、輪駐部門分管副職組成,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切實加強對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的指導調度,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完善運行機制,細化工作流程。從矛盾糾紛轉接交辦、會商研判、督導調度入手,綜治中心指導、協調、推動和督促入駐單位依照「三定」履職,不包辦代替。各入駐單位根據法定職責履行主體責任,按照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複議、信訪行政三級辦理、訴訟、法律監督「路線圖」,在法治軌道內化解矛盾糾紛,形成「綜治中心負責程序性推進、辦理部門負責實質性解決」的工作格局。
制定工作制度,嚴格工作規範。相繼制定了首接負責制度、定期例會制度、集中調度制度、通報考核制度等一系列關於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和運行的制度規範,明確工作職責,嚴格工作標準,為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和高效順暢運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曲周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曉偉表示,該縣將繼續深入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築牢基層治理第一道防線,切實做到矛盾糾紛及時調解、信訪事項妥善處置、群眾訴求有效解決,實現平安建設和創新基層治理各項工作有效提升。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