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朗普出台的「對等關稅政策」遭到了中方嚴厲的回擊,34%的關稅被原封不動回應給美國,且中方還附加了出口金屬管制和對美國企業的管制。此舉也造成美國國內輿論嘩然,當前美方對華依賴雖然比之前已經減少,但在很多「關鍵領域」還是非常大。美國媒體形容,對中國加的關稅「絕大部分」要由美國自己花錢買單,除非他們能馬上量產這些東西,或者尋找到新的賣家。而在關鍵金屬等領域的投資,缺少中國更是不可能的。
特朗普在7日也改變了口風,不提對中國「進一步報復」,而是表示希望中方能補齊貿易逆差,這樣中美才能談判。這個節點上,美國開始關注起來印度這個合作夥伴。最新消息顯示美方即將有新的動向,4月份美國即將派遣兩名重磅官員即副總統萬斯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訪問印度,目前還不知道具體行程。但帶上了對中國非常不友善的沃爾茲,印度媒體瞬間就警惕了起來:特朗普這趟訪問印度,似乎又是「有條件」拉攏印度政府對抗中國的,這件事不可不防。
因為在前段時間,印度做了一件令人迷惑的事情:面對美國的汽車關稅敲詐,印度國內供應商卻得到了一個不利的消息,莫迪政府計劃降低電動汽車進口關稅,新德里將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作為優先任務,未來還打算削減更多關稅。在全球對抗美國關稅的關鍵時期,莫迪此舉無疑讓很多人開始擔憂:到底他們這麼快就屈服美國,對美國大開門戶的目的何在?據稱印度國內還有不少企業勸莫迪不要如此做,否則他們會陷入絕境,但被莫迪全部無視了。
這趟美國訪問印度,被認為是朝著「瓦解中印關係」的可能性而努力。媒體提及去年中印兩國已經達成了很大程度的和解,莫迪明白中印雙邊貿易規模龐大,互補性強,中國在製造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優勢與印度在服務業、信息技術領域的長處,為雙方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在國際事務中,中印同為發展中國家,和平大於一切;但中國和印度和平,美國就失去了在印太地區制衡中國的最大一顆砝碼;所以看到中印目前的現狀,對於拜登政府而言,大概率是想打破局勢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將手伸向印度,但莫迪「跟不跟」美方的策略還是兩回事。印度消息人士也提及,兩國的根本目的完全不一樣。因為美國推行「印太戰略」旨在鞏固全球霸權,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試圖遏制中國的發展。而印度有著自身的大國抱負,希望在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發揮主導作用,成為全球性大國。和菲律賓甘願當美國的「犧牲品」不一樣的事,印度追求的是自身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提升,不太可能為了美國粉身碎骨;上個月菲律賓拉攏印度加入對抗中國的組織,莫迪到現在都還沒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