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日本媒體日前披露稱,全球第五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考慮與台灣聯華電子(聯電)合併,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
知情人士稱,聯電和格羅方德正在評估合併的可能性,合併後將成立一家規模更大的美國公司,優先在美國進行研發投資,最終目標是取代台積電。
島內有輿論直言,「先把半導體大哥賣掉了,接著還要賣二哥」。

報道稱,合併洽談已開始了一段時間,美台部分官員均知情,台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5月將率團赴美參加「2025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聯電副總經理郭臨伍也會參團,期間聯電將與格羅方德簽合併備忘錄,作為本次會議的「重大成果」。
國民黨「立委」林德福批評稱,民進黨當局把半導體「大哥」和「二哥」都送給美國,籌碼全部消失以後,現在被課重稅,「試問台灣還剩下什麼可以跟美國談判?」
有分析稱,聯電雖然營收衰退,平均產能利用率約六成,但毛利率仍在三成以上,比起格羅方德持續虧損的情況好太多。
根據集邦科技的統計,去年第四季度聯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佔比為4.7%,居第四,格羅方德佔比為4.6%,居第五。一旦兩家公司合併,在全球代工市場佔比將沖高至9%以上,超越三星,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業者,但仍與台積電的六成以上佔比有極大差距。
有分析稱,格羅方德啟動與聯電合併案,與美國政府希望掌握更高比重的晶元控制權、擴大美國半導體產能有關。台積電協助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遲遲未拍板,若能先把格羅方德與聯電湊一起,對特朗普政府堪稱利大於弊;但對台灣而言,兩大代工廠中,先是台積電大舉投資美國,若聯電也「入籍」成為「美聯電」,「硅盾」的效力恐大打折扣。

3月3日,美國華盛頓,特朗普在白宮羅斯福廳發言,台積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魏哲家(右)和商務部長霍華德·魯特尼克在場聆聽。圖源:視覺中國
聯電全稱為「聯華電子」,成立於1980年,早於台積電,為台灣第一家上市半導體公司。早年間,聯電可與台積電比拼,但後來在0.18微米製程之戰中落後,兩家公司技術層次逐漸拉開。
特朗普政府宣布對台灣徵收高達32%的關稅後,島內媒體人林公正7日發表評論文章稱,台灣即使送上台積電赴美設廠的「大禮」,還是未能得到特朗普的歡心。
他指出,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強調,特朗普的戰略是提高美國國內工廠的生產能力,包含把半導體製造「從台灣奪回來」。台灣後面還有苦頭吃,還有什麼理由與對岸交惡,「誰才是境外敵對勢力呢?」
來源:長安街知事微信公眾號
記者:劉曉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