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丨「強者為所欲為,弱者受其所難」——美國已成為世界最大風險源

2025年04月07日23:50:18 國際 2600

  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記者闞靜文)「住手!」「抗爭」「我們不想要這樣的美國!」,超1000場遊行,逾50萬人參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簽署最新的「對等關稅」行政令,加之美國政府此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引發美國國內及歐洲強烈抗議。連日來,多地民眾走上街頭,用行動表達不滿與憤怒。

  金錢、領土、權力——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將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總結為這三個關鍵詞,並指出這些既是目標、也是手段。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一篇文章寫道:美國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威脅之一。

「美國修建了一道『關稅牆』」

  「特朗普政府想要重塑全球經濟秩序和美國在其中的地位。」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總裁伊恩·布雷默說,為此美國修建了一道「關稅牆」

  上任以來,特朗普政府採取了種種措施,將「關稅牆」越壘越高: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徵收25%關稅、對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加之最新的「對等關稅」行政令,「關稅大棒」無差別砸向所有貿易夥伴。

  美方措施引發多方批評和反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在貿易戰中沒有贏家,脆弱國家面臨的挑戰更令人擔憂;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批評美國的關稅政策沒有邏輯依據,違背澳美兩國夥伴關係基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將採取進一步反制措施」;英國商業和貿易大臣雷諾茲說,政府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英國的國家利益。此前,加拿大已宣布對美國商品徵收反制關稅,歐盟也決定對美國商品徵收反制關稅。

  一些經濟分析師認為,受關稅政策衝擊最嚴重的很可能是美國自身。美國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報告指出,從長遠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經濟明顯萎縮;由於美國進口關稅平均稅率上升,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揚·哈丘斯將今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從2.4%下調至1.7%;《紐約時報》分析指出,別國針對美國關稅的反制措施將影響美國近800萬人就業。克羅埃西亞利貝爾塔斯國際大學教授盧卡·布爾基奇表示,美國中產階級、藍領階層都將受到較大影響,「關稅戰」並不會像特朗普宣稱的那樣,「讓美國再次偉大」。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近期發布的中期經濟展望報告表示,美國加征關稅等保護主義政策將拖累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分析人士警告,美國加征關稅會損害全球經濟,嚴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並對全球產供鏈造成衝擊,其引發的連鎖反應將加劇國際經貿關係緊張和全球經濟格局分裂。

  智利總統博里奇說,美國政府加征關稅這一單邊主義行為將包括世貿組織框架在內的所有原則都拋在一邊,是在擁抱「強權即公理」的理念。

  「美國回到了舊式帝國主義風格」

  特朗普在1月20日的就職演講中毫不掩飾地提出美國的領土擴張訴求,稱要「將國旗插在新的美麗地平線上」。瑞典前首相卡爾·比爾特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這是一種危險的言論……這會成為全球不穩定的重要根源。」

  特朗普近來頻頻宣稱「無論如何都將得到格陵蘭島」,反覆強調加拿大應成為美國「第51個州」,多次威脅要「收回」巴拿馬運河,還簽署行政令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網站刊文說,特朗普的言論映射出其通過領土征服獲得權力的侵略心態,美國已經淪為「一個純粹的霸凌者」。

  「美國回到了舊式帝國主義風格。」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莫妮卡·達菲·托夫特說,殖民體系崩塌後,帝國主義不再依賴領土征服,美國一度轉向一種更隱蔽的帝國主義形式,即通過政治經濟等手段發揮影響力。而特朗普的言論表明,美國又重返要將他國領土置於自己控制之下的擴張主義模式。

  特朗普政府此舉引發相關國家強烈反對。丹麥國防大臣波爾森表示,美國吞併格陵蘭島「不會發生」;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強調,巴拿馬運河主權不容討論;加拿大總理卡尼警告,特朗普想毀了加拿大,「我們不會讓他得逞」。在民間,格陵蘭島民眾舉行反美遊行,抗議特朗普「奪島」言論;加拿大多地爆發抗議活動,反對美國的威脅言行;「抵制美國貨」浪潮席捲歐洲多國,凸顯美歐關係日益緊張……

  分析人士警告說,特朗普的擴張言論不論會否成為實際行動,都已對他國主權及國際秩序造成威脅和衝擊。西班牙「世界秩序」網站刊文指出,在特朗普希望開啟的時代里,依靠武力可以強加自身意志,征服和瓜分領土成為一種常態,而國際法、多邊主義等則面臨破碎的風險。

  威脅和武力只會增加衝突風險

  「美國不惜一切代價維持其全球主導地位。」美國《歐亞評論》網站近日刊文寫道,「制裁、威脅、勒索、軍事干預,甚至殖民式的資源開發,都被視為確保美國優勢的『合法』手段」。

  在多個國際熱點問題上,美國連續推出「脅迫劇本」。面對中東亂局,要求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釋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員,「不按我說的做,所有哈馬斯成員都不會安全」;提出「清空加沙」,以停止援助為要挾,逼迫埃及和約旦接收巴勒斯坦人;在伊朗核問題上,聲稱「要麼談判,要麼動武」。圍繞烏克蘭危機,特朗普政府用對俄羅斯制裁加碼和向烏克蘭停止援助的威脅來強迫雙方按照美方要求進行談判,同時還覬覦烏克蘭的礦產資源並企圖「擁有」烏方核電站。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阿倫·戴維·米勒認為,特朗普政府就烏克蘭危機提出的方案只顧當下,其真正在乎的是為自身攫取短期政治利益,而非真正解決問題,這必然導致無法為危機解決提供穩定持久的方案。美國智庫國際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西納·圖西說,對特朗普政府而言,「外交不是通過嚴肅談判,而是為了表演、施加影響以及構建於己有利的敘事」。

  一些政治分析師認為,在解決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美國的方案犧牲了烏克蘭利益,令烏方難以接受,而俄美在停火條件上分歧也不小。美國光想靠施壓、利誘就想「速戰速決」解決危機並不現實。在中東,美國的脅迫外交同樣難熄戰火:以色列近來恢復對加沙地帶的襲擊,美國對葉門胡塞武裝的打擊進一步升級,並對伊朗以武力相威脅,導致地區緊張局勢持續加劇。

  英國埃塞克斯大學教授彼得·布魯姆撰文指出,只要美國的外交政策還是為了服務自身霸權,它就不會放棄各種脅迫手段。西班牙政治分析人士阿爾瓦·萊瓦指出,美國妄圖以威脅和武力實現和平,只會增加衝突升級的風險,給世界帶來更多不確定和不安全。

  「美國已成為全球政治秩序的最大攪局者」

  「權力至上、土地控制、經濟與軍事脅迫,以及完全虛偽的道德,構成了當下美國帝國主義的醜陋特徵。」英國《衛報》專欄作家西蒙·蒂斯德爾寫道。

  國際政治分析人士指出,不論是美方的關稅政策、擴張野心還是脅迫外交,體現的都是單邊主義內核和「強權即公理」的霸道邏輯。「這是一種修昔底德式的世界觀——強者為所欲為,弱者受其所難。」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詹姆斯·林賽撰文指出。

國際觀察丨「強者為所欲為,弱者受其所難」——美國已成為世界最大風險源 - 天天要聞

  1月19日,人們從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前走過。新華社記者 吳曉凌 攝

  正是受這種世界觀驅動,美國奉行「叢林法則」,痴迷於「美國優先」,肆意損害他國的正當權益。「美國已成為全球政治秩序的最大攪局者。」埃及《金字塔報》網站這樣評論。

  英國輿觀調查公司3月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英國、丹麥、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民眾對美國的好感度大幅下降,其中一些下降幅度超過20個百分點。加拿大安格斯·里德研究所3月發布的一項民調顯示,有73%的加拿大人對美國持負面看法,加拿大人對美國的好感度跌至歷史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各國開始在貿易、安全等領域尋求「去美國風險」:法國強調歐洲「戰略覺醒」的必要性;歐盟推出《2030年準備就緒》白皮書,旨在提升歐洲防務能力;加拿大表示將加強自身國防工業建設,在安全領域擺脫對美依賴;多個阿拉伯國家提出重建加沙地帶的「阿拉伯方案」,反對美國提出的「清空」和「接管」加沙地帶計劃;在美國推崇保護主義政策的背景下,全球南方國家加強經貿往來,深化多領域合作……美國彭博社文章寫道:「如果美國最終陷入孤立,任何人都不應感到驚訝。」

  「隨著美國自身道德和政治的崩潰,其他國家和機制走向崛起並重塑全球秩序。」英國《衛報》近日刊文說:「在特朗普政府投下一片巨大陰影之際,越來越多國家正在走出美國的陰影。」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劉濤督導檢查校園食品安全工作 - 天天要聞

劉濤督導檢查校園食品安全工作

【來源:團結報】紅網時刻新聞4月7日湘西訊(團結報全媒體記者 付丹)與師生同坐一張桌,同吃一樣菜,4月7日,湘西州委書記劉濤督導檢查吉首市校園食品安全工作。劉濤在吉首市乾雅小學督導檢查吉首市校園食品安全工作,並與用餐學生交談。
特朗普:美國將與伊朗進行直接談判 - 天天要聞

特朗普:美國將與伊朗進行直接談判

總台記者獲悉,當地時間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將與伊朗進行直接談判,雙方將進行高級別對話。據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稱,美國與伊朗的直接會談將於12日開始。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7日表示,伊朗相信談判,但不會不惜一切代價(與美國)進行談判。伊朗尋求的不是戰爭、動亂、核彈,而是尋求談判。美國必須證明他們也在...
西方國家面積比較大國家有哪些? - 天天要聞

西方國家面積比較大國家有哪些?

#一汽豐田給你舊時光的新獎勵#西方國家主要是指在歐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一些發達國家 。一些常見的西方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澳大利亞,紐西蘭,丹麥瑞典挪威的。這些國家的經濟比較
加拿大總理卡尼:特朗普的貿易戰正將美國推向衰退 - 天天要聞

加拿大總理卡尼:特朗普的貿易戰正將美國推向衰退

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表示,唐納德·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經濟上的自我破壞行為,正將美國推入低迷。曾任加拿大央行和英國央行行長的卡尼周一表示,美國總統的貿易戰「正在損害美國經濟,進而傷及全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