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伊始,許多人便聞到了硝煙的味道。
4月4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出公告,在進口的美國雞肉產品中多次檢出了呋喃西林。
為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我國決定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暫停Mountaire Farms of Delaware, Inc.(在華註冊編號為CUSA01052002200244)、Coastal Processing, LLC(在華註冊編號為CUSA01051912250083)等2家企業禽肉產品輸華。
這兩家公司中的Mountaire Farms of Delaware, Inc.,是全美第四大雞肉生產商,每年產量達到134萬噸。
呋喃西林屬於硝基類呋喃獸葯,該類獸葯已經被證實對人體有致癌性、致突變性,是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認定的二類致癌物,所以中、美兩國均禁止在動物養殖中使用此葯。
美國在 2002 年制訂相應法規禁止使用該類藥物。中國在 2002 年將硝基呋喃類藥物列為禁用獸葯,不得在動物性食品中檢出。2019 年 12 月 27 日,農業農村部公告第 250 號再次將硝基呋喃類藥物列入食品動物禁用化合物名錄。
由於硝基類呋喃是一種價格低廉,且能效廣譜抗菌,有助於動物生長的獸葯,所以一直有動物養殖戶偷偷使用。
2024 年 8 月,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曾發生一起案件。廖某的養殖場飼養的雞在當地農業局抽檢時,被檢出呋喃妥因代謝物,後經調查發現該養殖戶長期用呋喃唑酮片餵雞。
後經石阡縣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此案,被告人廖某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三千元。
此類報道屢見報端,但往往發生在國內,在美國輸華雞肉中檢出呋喃西林還是首次。
說起雞肉貿易,中美之間可謂早就結有梁子。
2004年時,因為全球暴發禽流感,所以中美兩國的雞肉進出口貿易停止。
到了2009年,中國雞肉出口歐盟及日本已經恢復如常,但美國國會卻通過了一項撥款禁令法案,禁止有關部門通過任何途徑將資金用於中國進口的雞肉,導致中美禽肉貿易嚴重不平衡。
中國政府於 2009 年 7 月將美國告到世界貿易組織,指出美國對中國雞肉的限制是典型的貿易歧視。2010 年 10 月 25 日,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正式通過了專家組的報告,美方沒有上訴,「中國訴美國禽肉限制措施案」 以中方勝訴告終。
官司雖然打贏了,但事實上,中國雞肉始終沒有打開美國大門,2024 年,中國自美國進口雞肉及製品 約4.2 億美元,而出口到美國的雞肉及雞肉製品可以忽略不計。
這次中國直接對美國雞肉說不,或許可以用一句話點評:食品安全,不可迷信外國月亮比較圓;與人相處,不可心存傲慢與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