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投資的7000億,讓台灣享了個「國家」稱號,被美國狠狠徵稅32%

2025年04月07日09:30:23 國際 9447

已經偷偷走過後門的台當局,終於迎來了特朗普的「宣判」,收到一顆「大甜棗」。不過還沒來得及高興,巴掌就呼到了臉上,特朗普還特意強調,只用了一半力道哦。

台積電投資的7000億,讓台灣享了個「國家」稱號,被美國狠狠徵稅32% - 天天要聞

特朗普

日前,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名單終於公布了。當著一眾官員和記者的面,特朗普拿出一份長長的名單,一一講解起他的想法來。讓台當局感到欣喜的是,在這份名單上,「台灣」二字竟然出現在了國家行列,並且名列前茅,讓人不看到都很難。

對此,中國駐美大使嚴重警告,台灣不是一個國家,更不應該與中國並列。美方趁著大家注意力都在關稅問題上,就鑽空子給「台獨」勢力釋放信號,中國不會答應。美方應謹言慎行,不能給「台獨」任何希望。

中國大使在這裡義憤填膺指責美國,恐怕台當局很是高興,特朗普的這顆甜棗來得真及時,看來是提前走後門的效果。在特朗普預告要實施對等關稅後,台積電董事長就親自訪美,並承諾千億投資。如今看來,這錢沒白花,至少得了一個「國家」的名號。

台積電投資的7000億,讓台灣享了個「國家」稱號,被美國狠狠徵稅32% - 天天要聞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特朗普

不過,還沒來得及高興,特朗普的巴掌就呼到了臉上。因為特朗普向台灣地區徵收的關稅稅率為32%,在一眾國家和地區中算是多的。特朗普還在講話中特意提到了台積電,暗示台積電應該繼續加大投資。

特朗普表示,因為台灣地區對美國的稅率是64%,按理來說美國應該對等徵收,但是考慮到台積電態度不錯,所以打了個五折,只徵收32%。按照特朗普說的這番話,台當局不僅應該欣然接受,還應該對特朗普的「手下留情」感恩戴德。

消息傳到台灣,民進黨當局這回可是坐不住了,賴清德立馬召開緊急會議,想應對之策,希望能最大程度緩解對台灣工農業的衝擊。除此之外,台當局也向美方正式抗議了,強烈譴責了美方的行為。

台積電投資的7000億,讓台灣享了個「國家」稱號,被美國狠狠徵稅32%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和魏哲家

據台媒報道,民進黨當局質問美方,這次美國對等關稅的計算方式、科學依據及國際貿易理論基礎不明,到底怎麼算出來的,美方要解釋清楚。另外,台積電對美國就業。經濟貢獻巨大,憑什麼這麼對台灣。

最重要的是,台當局發現,和中國往來密切的國家,都被徵收了高額關稅,比如柬埔寨、越南等。但是台當局早就和大陸撇清關係,也沒有違規轉運大陸貨物,不應該被徵收如此高的關稅。換句話說,台當局認為,在這件事上,大陸連累了台灣。

台積電投資的7000億,讓台灣享了個「國家」稱號,被美國狠狠徵稅32% - 天天要聞

賴清德

死到臨頭不悔改,台當局還沒看清楚美國的醜陋嘴臉,反而向大陸身上潑髒水。特朗普擺明了是把台灣當做「搖錢樹」,一邊哄騙台灣不停「上貢」,口頭承諾幫助台當局對抗大陸,實際上軟硬兼施,把台灣吃了個一乾二淨。

已經被特朗普賤賣的台當局,恐怕還在幫美國數錢。台當局需要清醒的認識到,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台灣根本無力承受,而大陸早有應對舉措,做好了反擊準備。

此前民進黨一直以「美台貿易關係密切」為榮,以「美台貿易額大於兩岸貿易額」為傲,接下來,全球都在關注,把自己賣了的民進黨如何唱完這出鬧劇。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支持特朗普的美國億萬富翁「金主」們開噴關稅:將引發經濟核戰爭 - 天天要聞

支持特朗普的美國億萬富翁「金主」們開噴關稅:將引發經濟核戰爭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據美國《華盛頓郵報》、英國《金融時報》等8日報道,隨著愈發擔憂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導致市場崩潰,公開批評、反對美國總統這一決定的億萬富翁、金融家們的人數越來越多,其中也包括特朗普的政治「金主」們。「最尖銳」的批評言論來自,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倒戈」支持特朗普的美國億萬富翁、知...
中方對美加稅34%,特朗普團隊陣腳一下子就亂了 - 天天要聞

中方對美加稅34%,特朗普團隊陣腳一下子就亂了

奉陪到底,中方出手對美加稅34%,特朗普的回應,已然方寸大亂!近來,因特朗普政府的一紙關稅,全球貿易版圖劇烈震顫。白宮以「對等關稅」為名,對中國商品加征34%的懲罰性稅率,並威脅各國「不得反擊」。中方迅速祭出組合拳反擊,這場由華盛頓單方面挑起的貿易戰火,最終演變成一場暴露美國戰略短視和決策混亂的「關稅鬧劇...
以舊換新「熱」高原 - 天天要聞

以舊換新「熱」高原

2024年,我區商務部門大力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統籌推進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以及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在政策扶持和換新活動的有力推動下,各類消費品迎來一輪又一輪銷售高峰,為高原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實惠。
人民直擊丨加力擴圍,以舊換新如何更舒心? - 天天要聞

人民直擊丨加力擴圍,以舊換新如何更舒心?

消費被「坑」,優惠難享,維權碰壁?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並提及制定改善消費環境專項措施。人民網《人民直擊》推出系列報道,聚焦多種消費場景下的痛點、堵點,探討如何進一步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