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那遙遠的祖先,你們是怎麼從亞洲走過漫長的道路,來到多瑙河旁邊建立起國家的」。
不敢想像,有這麼一個歐洲國家,竟然認為他們的祖先來自遙遠的東方,甚至有種說法,稱他們與漢朝時遠走歐洲的匈奴有著一定的血緣關係。
雖然這種說法沒有足夠的證據去證實真假,但匈牙利人和中國之間的關係,早已深入人心,而他們就像是中國失散的「親兄弟」。
那麼,為什麼說匈牙利是中國的「親兄弟」,都有哪些事情可以證明中匈兩國之間的堅固友誼?
匈牙利是中國失散的「親兄弟」?
有人稱匈牙利是歐洲的「東方古國」,這話乍一看沒有根據,但從匈牙利人的一些細節處看,還是有些道理的。
像匈牙利就是歐洲唯一一個黑髮比例高於金髮的國家,而且他們的姓名和傳統的歐洲人不同,反倒是和中國接近,即姓氏在前,名字在後。
甚至他們還有「歃血為盟」的傳統習俗,會通過將血滴到酒杯並進行互換來表示勢力的聯盟。
至於說飲食習慣就更像了,像中國注重口感和調味以及小火慢燉的做法,也都是他們飲食中的習慣。
當然,這只是兩國關係親近的基礎,真正讓中匈兩國關係密切的,是兩國友好的發展歷程。
建國之後,我國面臨的第一個困境,就是得不到美西方國家的認可,因此在外交方面經歷著很大的壓力。
但同樣是沒成立多久的歐洲小國,卻在當天承認了中國的政權,並在中國成立後的第六天,選擇與我國建立新的外交關係。
1950年朝鮮半島爆發嚴重的衝突,因為美西方的加入,導致戰火一度燒到中國的東北邊境。
在此期間,中國多次警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但他們始終無視,只有匈牙利挺身而出,堅定的站在了中國的這一邊。
不過,讓中匈關係真正更進一步的是,1956年10月爆發在匈牙利的「十月事件」。
基本情況是,當時的蘇聯干涉匈牙利內政太多,導致匈牙利國內各方面都出現了下滑的跡象。
為此,他們希望通過改革走出一條符合他們本國國情的道路,但這種聲音遭到了蘇聯方面的抵制。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蘇聯為了加強對匈牙利的控制,不惜派出軍隊使用武力手段,所以當時的匈牙利就爆發了大規模的流血事件。
對於蘇聯造成的慘案,中國是毫不猶豫的站在了匈牙利這邊,甚至當時他們正在處於混亂的階段,我國的周總理還是前往了匈牙利進行訪問,並為後續社會的穩定提供了很多建議。
什麼叫作患難見真情,這便是。也正是因為中國在他們危難時刻的出手幫助,才讓匈牙利在1972年,以及後面的很多年裡,不顧美西方反對,投給了中國很有有利的投票。
2021年,歐盟外長會議上,其他26個成員國都一致決定製裁中國,但唯獨匈牙利這個成員國選擇了投下否決票,為中國發聲。
2024年10月,歐盟就對中國電車加征關稅一事進行投票,同樣匈牙利再一次選擇了反對,並為中國發聲。
其實,匈牙利不止是在歐盟對中國的制裁中選擇反對,它更是積極的響應中國的政策,2015年,成為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歐洲國家,甚至中匈之間還有很多個第一。
2023年,其總統歐爾班更是親自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用實際行動力挺中國。
然而,對於匈牙利的這種挺華行為,卻引起了美西方的針對,歐盟更是在2022年發起了一項投票,以此討論匈牙利的「民主性」。
而這次投票的結果是433票贊成,123票反對,28票棄權,最終他們給匈牙利的定性是「民選混合獨裁政權」。
當然,這還不止於此,美西方甚至想把曾經在東歐出現過的顏色革命,復現在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兩國。
或許有人知道,3月中旬,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幾乎同時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
而他們針對匈牙利、塞爾維亞兩國的目的,一方面是想遏制中國和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則是獲取這兩國的礦產資源,像塞爾維亞就有價值數百億的賈達爾鋰礦。
對匈牙利「好兄弟」的關照?
近些年來,中國和匈牙利的經貿往來也是愈發的密切,像2024年中國對匈牙利的直接投資有52.6億歐元,佔到了匈牙利吸引外資投入的51%。
而且,匈牙利也成為了中國企業出海的必爭之地,像比亞迪的塞格德工廠,寧德時代更是準備投資70億歐元,建設歐洲最大的動力電池工廠。
此外,還有更多的中國新能源企業前往匈牙利,也正為此,匈牙利也被稱為「中國新能源進入歐洲的橋頭堡」。
根據欣孚智庫估算,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公司在匈牙利的承諾投資總額,已經達到了121.4億歐元。
也正因為中國的大規模投資,才導致匈牙利的動力電池產量排名暫居全球第四,即將上升為全球第二,僅次於中國。
此外,還有更多領域的企業和先進技術擴展到匈牙利,這不僅是中國擴展歐洲市場的布局,更是對號「兄弟」的關照。
堅持原創不易,歡迎大家點贊評論,關注作者,閱讀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