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的孤獨,就是我的孤獨

2025年03月28日02:03:18 國際 1529

凌晨23:28分我還沒睡,我原本很討厭某些打著「熬夜」的人設試圖在讀者面前博愛心的那種作者,沒有任何一條規則寫著作者必須要在凌晨發文才是更用心的作者,各位,生活是很需要人情味,但人情味不是靠賣慘迎來的,我睡不著不是耍這樣的心機,是因為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寫了。

我5點吃過晚飯,半仰在椅子上,腳搭在另一隻小板凳上,思緒就開亂了6個小時,因為沒人關心加沙了,也沒人在乎葉門是否要成為最後一個墳場,當時間一點一點推移,錯誤逐漸到了弱者的頭上,這並不是那些觀眾姥爺們的想法,現在加沙人也開始驅逐哈馬斯了,為了一個目標,就是安寧。

您沒聽錯,我似乎清楚自己想要說什麼了,我看了一段短訊,很短,介紹著巴勒斯坦南部加沙地帶的民眾現狀,這則視頻還刻意以巴勒斯坦南部做引子,似乎在以碎片化信息的慣性在讓觀眾更多的認為是哈馬斯給整個巴勒斯坦帶來了戰爭,而非以色列,也非地緣局勢的必然,似乎更不是國際地緣生態位的擠壓與資源掠奪手段中所必須演化到了種族消滅,一切都成了哈馬斯的錯誤。

加沙的孤獨,就是我的孤獨 - 天天要聞

尤其文中做了這樣一個闡述:「由此可見,加沙百姓已經受夠了戰爭,相比被屠戮殆盡,他們更願意做一名家國盡失的順民。」

一時間,我有點迷惘了,視頻中的這段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是對弱者必做亡國奴的默許?還是說弱者根本不配抵抗?還是說,勝者為王敗者寇有了全新的定義?

也是這則視頻讓我找到了今天我一直孤獨感爆棚到現在的根本原因,或許,加沙的硝煙不僅籠罩著中東,更映照出全人類的精神困境,當我還在為加沙男孩那句「我將在安靜中死去」而倍感無盡的凄涼時,視頻作者們已經開始調轉船頭,將導彈與炸彈更勝一籌的一方作為實現和平的唯一解,原來打破加沙的安寧、巴勒斯坦的和平,根本不是美國在國際資源中的掠奪行動和以色列的擴張計劃,清空加沙的計劃似乎不復存在,有的只是哈馬斯罪大惡極。

不要總說戰爭沒有贏家,依我看,戰爭是有贏家的,而輸家不只是輸給了戰場,更輸給了自己的選擇,哈馬斯與以色列對抗數十載,直接今天,曾經的抵抗之弧,變成了巴勒斯坦人要將其趕出加沙的場面。

而就在這個時候,我的思緒就亂了,我發現曾經不關心加沙的人變成了人類悲情史的共謀,開始以「加沙和平」為理由,贊同將哈馬斯驅逐出加沙的呼聲,可是誰來驅逐哈馬斯?很顯然,答案或許還是以色列,而哈馬斯要怎麼選擇?我覺得哈馬斯沒什麼選擇了,戰爭是有輸家的,哈馬斯輸得很徹底,我現在突然有些不那麼喜歡中東人的苦難了,因為今天就連加沙也開始有了敘利亞的影子。

現在在加沙,這樣的活動已經蔓延到了加沙城各處,他們會讓兒童撐開不挑,直言讓哈馬斯滾出去,但為了求證這一點,我還是花了點時間要去追根溯源,因為我想知道加沙人到底親口說了什麼,搜羅線索需要時間,或許這次真的要寫到公雞打鳴了。

加沙的孤獨,就是我的孤獨 - 天天要聞

……

我找到了一條關於在加沙南部的屬於這次活動的組織者之一的人,他叫賽義德·盧盧,加沙城南部的活動就是他從拜特拉西亞那裡學來的,也是他在避難所地帶通過社媒開始大量聯繫其他的哈馬斯反對者,並進行集結,他開始組織更多的人加入這樣的活動。

然後,他開始物色人選,挑選了幾個看起來精神頭十足的中壯年帶頭,一起在那兩側都是泥土牆的過道中開始了他們的「謀求和平」的事業,他說:「我可以告訴你們,你若問我誰願意加入進來,我會告訴你這條街的上百人都願意回答『是的』,我的要求很明確,不惜一切代價結束戰爭,想活下去就是口號!」

加沙的孤獨,就是我的孤獨 - 天天要聞

最後,他的發言還著重強調了一句:「沒什麼可失去的了,已經失去了一切,所以不怕!」他的意思是指,不怕在加沙地帶掀起這樣的波瀾。

另一個被「領上道」的加沙男人阿馬爾·哈桑也喊到:「抗議不會阻止以色列的佔領,但它會影響哈馬斯」。

當我看原文資料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就已經感覺這與敘利亞已經很接近了,所以我很想知道到底以色列做了什麼,讓加沙人有了這樣的舉動,我很容易就找到了,就是以色列承諾給他們「安全」。

這一點,從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發表的聲明中就可以得到答案,他說:「以色列對哈馬斯的新一輪攻勢正在奏效,並呼籲加沙民眾「向拜特拉希亞的居民學習(反對哈馬斯)」。」

很顯然,加沙已經出現了亡國派,口中喊著的是為了活著,他們開始順應以色列國防部長的號召,要求哈馬斯從加沙撤出,並立即釋放所有以色列人質,這是換取以色列停止發動進攻的唯一方法,現在,加沙已經有人這麼做了,那些在戰爭期間什麼都沒做,在以色列屠殺平民、和轟炸醫院學校時也躲得遠遠的,現在衣著乾淨地站了出來。

可這唯一一次站出來,是為了站出來趕走哈馬斯的,可更有趣的是,哈馬斯並沒有傷害他們,凡事都得講道理,以色列號召他們這麼做,是因為以色列不想再承受傷亡了,這邏輯很好確認,就是目前有哈馬斯的地帶,以色列還是心存忌憚,所以,加沙城的避難所里只有哈馬斯抵抗武裝,沒有以色列軍隊,而在這樣的地帶中,他們還可以明著反對哈馬斯,我是說,他們還如此安全的反對哈馬斯,並沒有遭受冷槍,這就是大家忽略的一個重點,若哈馬斯真的只是一群如以色列說的那種武裝,我不認為,這些人還能活著站在那裡,並大喊哈馬斯滾出去。

所以,這事情就越來越離奇了,離奇的不是人性,人性這東西早就沒什麼好談的了,關鍵的是哈馬斯,為什麼沒有讓他們閉嘴,而以色列則是發動國策開始策反加沙人,其實,以色列什麼都沒有給他們保證,只是以「停下戰爭」為誘惑,很顯然,以色列正在做到這一點,我不知道是怎麼做到了,這個,您得去問現在正在反對哈馬斯的加沙人。

但人的慣性思維是有局限性的,現在都注意到了反對哈馬斯的人,也都意識到以色列已經勝券在握,但沒人意識到,西方媒體中報道的沒有人性的哈馬斯為什麼沒去街頭封住這些人的嘴?我是指物理層面的消失,而以色列為什麼不直接把這個人接走?很顯然,銀行門口丟自行車的哲學問題又出現了,你讓一個人快餓死,但那個快餓死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把糧食丟走的就是你,最後你又給了這個人一頓飽飯,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反而你成了他的救世主。

至此,巴以衝突,似乎被改寫成了哈以衝突,巴以衝突是國際與聯合國從國際層面定義的一場局勢戰爭的概括,也就是說,一開始巴以衝突的「巴」代表的是巴勒斯坦,也就是巴勒斯坦的一場民族戰爭,但現在210萬里,有3000人開始反對哈馬斯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我又發現一條驚人的評論:

加沙的孤獨,就是我的孤獨 - 天天要聞

這就好比在說有人在抗戰期間去了我東北地區長春瀋陽等地,把城市說得像模像樣的,然後又去了重慶,看到被轟炸的廢墟,又到了南京站在萬人坑的屍骨之上,卻把殘酷的努力和犧牲說成了不能讓人過上好日子?

誰說16億斷了口糧?我看有些人就算斷了口糧也賣力的很,我要是不這麼幫讀者分析的話,我估摸著確實會有人把這樣的評論當成「高見」,甚至以為被疏通的思路,所以我說人的思考能力是有局限性的,這個局限性不在智力層面,而是在認知層面,所以當我在試著按照這種評論去思考的時候,我想了半天,若交戰地、被入侵地不是一片廢墟的話,那廢墟應該在什麼地方?在美國好萊塢?還是在美國舊金山?我沒找到答案,我心想的只有一個,16億不只是一個數字,那是天生的。

但是,我寫了2800字都沒找到任何讓我相信的理由時,由於白天掛了沙塵暴,今天夜晚顯得格外安靜,安靜有助於疏通思路,我忽然意識到,我為什麼不自己親自去看看加沙街頭的視頻呢,雖然我聽不懂語言,但是我也懂機翻呀。

甚至,有些話都不需要機翻,就像這一句:「他們(以色列)摧毀了房屋,還殺害了兒童」,而這句話前後銜接的就更讓我篤定相信自己的直覺與判斷,當然還有符合正常邏輯的思考了。

加沙的孤獨,就是我的孤獨 - 天天要聞

他這句話前後說的是:「若是哈馬斯摧毀了加沙,那加沙人為什麼還生活在這裡,要是哈馬斯是敵人,那我為什麼不走?或者為什麼沒被殺害?」

但最讓我覺得今晚沒白熬的是他這一句:「全世界的西方勢力都想毀滅哈馬斯,可是哈馬斯值得驕傲,可以說哈馬斯還是贏了」,這句話最值得我敬佩,因為他說出了輸贏不只是看導彈的多少,輸贏自在人心,你絕大概率是打不過真正的強盜的,但你奮起反抗,與侵略者斗到底,精神不死,就不算輸。

而加沙人真正喊的是這句話:「加油、哈馬斯,支持你」,而並不是「反對哈馬斯」,最後這個人還要親吻哈馬斯的手,但哈馬斯都覺得他太激動了,反而安撫他,但甚至都拉不住他,因為他身後的加沙人都很篤定的支持他說的而高呼,後面那夕陽的餘暉很應景,最值得注意的是男人身邊的那男孩,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看原版,那男孩很驕傲地表情,還時不時鼓掌,孩子的臉是裝不出來的。

加沙的孤獨,就是我的孤獨 - 天天要聞

而真正燃起他身後所有參與者高昂呼聲的是因為攝影師提了一個問題:

「但是挺以色列的人都說是哈馬斯間接毀滅了加沙!」

就這一句話,場面就燃起來了,才有了最後齊聲支持哈馬斯的聲音。

我想,我熬夜想搞清楚的事情,算是徹底清楚了,最後我還去看了最先做出「加沙人全面反對哈馬斯」這種語出驚人的出處,有讀者跟我說,它可能已經被國資收購了,我也不敢說什麼,只是去看了一眼:

加沙的孤獨,就是我的孤獨 - 天天要聞

那我就不說什麼了,我最近常感到孤獨,不是性寂寞那種,各位請嚴肅點,我感到真正的孤獨是因為,或許這個世界就是由謊言組成並支撐著的,說真話或許並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反而可能是不識時務,甚至是有點愚昧,我倍感孤獨,讀者也能看得出來我最近的思緒比較亂,開始優柔起來,孤獨這東西,就像身邊人都已淪陷,我再堅持就成了背道而馳,雖然身後一片黑暗,但似乎前方的耀陽反而成了錯誤的方向,孤獨,從未如此強烈。

最後,覺得加沙人是傻子的,會說出反對哈馬斯這種話的,就用幾條歷史為您做參考吧。

1948年5月14日,油態人在181號決議案基礎上宣布建國,國名以色列,同一天,美國宣布承認以色列,阿拉伯各國則宣布拒絕決議,而未在決議規定的地區建立阿拉伯國,並於1948年5月15日向以宣戰,即第一次中東戰爭,至停戰時,以佔領了181號決議規定的大部分阿拉伯國領土,約旦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地區4800平方公里土地;埃及佔領了加沙地帶258平方公里土地,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在戰爭中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即整個巴勒斯坦。

明明是世仇,卻被人將歷史掐頭去尾,用碎片化做視頻糊弄人就算了,也開始用碎片化定義了那麼殘酷的戰爭,自己失憶地吃著遠程殖人的狗糧,卻把加沙的苦難歸咎於哈馬斯的火箭彈在以色列音樂節上炸了人,原來這麼大的一場殘酷戰爭就是因為幾顆火箭彈引起的,關鍵的是,它還不跟你說,其實過去的10年里,火箭彈就像夏天的蟬鳴一樣,在中東、在巴以之間尋常已久,就只是在以色列發動入侵的那一天便成了抹平歷史的關鍵瞬間。

加沙的孤獨,就像我的孤獨,有些人、有些事,終將安靜的離去,大家看似很關心,實際上,沒人在意,我現在還有幾個讀者在支持著,你會發現每次打賞都會出現熟悉的面孔,其實我熬夜從來不是為了打賞,我去樓下減點瓶子,還能減減肥,被人誇做會過日子,您覺得我有多大的可能性為了幾個打賞而熬夜傷身呢,更何況我每天苦口婆心奉勸大家一定不要熬夜,而自己卻總累倒在屏幕前?

我的孤獨,不是為了打賞,我真沒有那麼俗氣,我的孤獨是面向未來的,未來的路,我該怎麼走?是繼續做我自己,還是像隔壁、隔壁的隔壁、隔壁的隔壁的隔壁,與絕大多數作者一樣,投其所好地騙打賞?我就像雲中的行者一樣,端著一根平衡棒走鋼絲,為了守住最後的一點靈魂、說點人話,我已經不止一次默默承受制裁與懲罰,我很孤獨,不是因為昨天喜歡我的讀者,明天不在了,而是當明天的讀者想看到真正的文章時,卻根本不知道這樣的作者在昨天已經安靜地離開了,離開前,他說他很孤獨,卻也沒人在意。

凌晨1:35分了,夜越深,越孤獨,請原諒我,我是這最後一次為大家熬夜了,我現在比以前聰明了一些,但只是聰明了一點點,但至少清楚,就算沒有前途,但至少得保證身體,我真得睡了,原諒我以後不能在深夜陪伴大家了,我會成為白晝里的一個螢火蟲,微弱的光,可能為了生存不再帶給您精神的光亮,但依舊願您一切安好,願您不再孤獨,我愛我的讀者,在我好的時候給我打賞,在我心情不好沒了狀態的時候還沒離開我,我泛著淚花謝謝你們,不論您是否理解我此刻的心情,晚安各位。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地球局|特朗普第二任期首次出訪為何又去中東? - 天天要聞

地球局|特朗普第二任期首次出訪為何又去中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5月13日至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將進行其第二任期的首次出訪,目的地是中東地區的沙特、阿聯酋和卡達。8年前特朗普開啟第一任期後就打破慣例,首次出訪選擇了中東地區的沙特等地。
深化檢匯行刑銜接,織密金融安全「防護網」 - 天天要聞

深化檢匯行刑銜接,織密金融安全「防護網」

最高檢、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外匯領域行刑反向銜接典型案例深化檢匯行刑銜接,織密金融安全「防護網」劉亭亭  本報北京5月8日電(記者劉亭亭)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了外匯領域行刑反向銜接典型案例,聚焦外匯領域刑事司法和行
精準施策 進一步提振中小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 天天要聞

精準施策 進一步提振中小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領館緊急提醒:近期避免前往尼印邊境地區,嚴防誤入印度國境! - 天天要聞

中領館緊急提醒:近期避免前往尼印邊境地區,嚴防誤入印度國境!

9日,中國駐尼泊爾使館發布通知,提醒旅尼中國公民避免前往尼印邊境地區。通知提到,近期,隨著印巴局勢趨緊,尼泊爾政府加強尼印邊境安全檢查。連日來,尼泊爾武裝警察部隊大幅增加邊境巡邏,增設檢查站,加大盤查力度,並同印度邊防部隊開展聯合巡邏。印方亦在邊境敏感地區加強管控和巡檢。在此背景下,中國駐尼泊爾使館...
頂壓力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繞道也要去俄羅斯 - 天天要聞

頂壓力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繞道也要去俄羅斯

武契奇訪俄:巴爾幹「火藥桶」旁的地緣棋局與戰略共舞「我答應過普京我會來,我沒有對任何人隱瞞此事。」武契奇7日在紅場接受塞爾維亞廣播電視台(RTS)採訪時表示。在莫斯科紅場閱兵式上,鋼鐵洪流與尖端裝備的轟鳴聲中,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的身影成為國
華人牛津博士講述倫敦抓小偷驚險過程,感謝多方協助 - 天天要聞

華人牛津博士講述倫敦抓小偷驚險過程,感謝多方協助

現代快報訊(記者 季雨)近日,一段華人牛津博士在倫敦地鐵站智斗外國小偷的視頻,迅速在網路上傳播開來,吸引了數百萬網友的關注,網友們紛紛為視頻中的華人博士點贊,盛讚其勇敢無畏。5月9日,現代快報記者聯繫到了視頻中的主人公——牛津大學華人博士邱思力,聽他講述了事件背後的過程。面對網友們的稱讚,邱思力十分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