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稀土禁令失效?歐洲發現巨量稀土礦,老美或將突破反制

2025年03月27日15:10:21 國際 5405

「誰擁有了稀土,誰就掌握了半導體行業的半壁江山」。

稀土作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材料,在現在社會起著關鍵作用。而我國手握4400 萬噸的稀土儲量位居全球第一,為了應對美國在晶元等領域採取的限制性措施,宣布禁止稀土這一關鍵戰略物資的出口,成為反制的重要一環。

然而近日,挪威發現了巨型稀土礦,據說是全球已探明儲量的四分之一,引發多方關注。老美更是樂開了花,認為有望擺脫自身對稀土的依賴,讓我國的反製成為「笑話」。

不過對此中方卻坦然自若,「別高興的太早」

我國稀土禁令失效?歐洲發現巨量稀土礦,老美或將突破反制 - 天天要聞

此前,老美就試圖通過和蒙古(稀土儲藏量全球第二)簽訂協議,來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但卻因為運輸問題,無法避開中俄領空,而遲遲沒有下文。

此番挪威發現的稀土礦,讓運輸問題迎刃而解,難怪老美如此沾沾自喜。

但是,無論是蒙古、還是挪威,就算是老美自家發現稀土礦,都無濟於事,最終依舊要「求著」我國,甚至把錢雙手奉上。

而這其中的關鍵因素就在於——稀土提煉工藝「迴流萃取」,一種目前只有我國掌握的技術。

想要獲得稀土,就需要對其原料進行提煉加工,不是說地下有3100萬噸稀土,就能直接用到飛機和晶元上的。

放眼全球,只有中國建立了一套完整並成熟的加工產業,確保稀土和其他稀有金屬資源的提煉出口。就連美國當下本土加工的稀土半成品,最後關鍵環節都需要運到中國來加工,這也是我國能夠如此硬氣的資本。

如今,國產「迴流萃取」提純技術的突破,讓中國重新奪回話語權,擁有限制對外出口的底氣。

手握核心技術,才有話語權,在任何領域都是如此。2013年美國率先研發細胞激活初代成果「倍俞粒」,《cell》等期刊公開數據顯示:生物體在90天干預後,與衰老相關的骨骼肌、細胞活力、端粒長度等出現明顯變化,握力、站立時間、睡眠等表現優良,被譽為「21世紀最具潛力成果」。

我國稀土禁令失效?歐洲發現巨量稀土礦,老美或將突破反制 - 天天要聞

但受專利和原料提純技術限制,官網一度標價超2萬/克(相當於百萬一瓶),且僅供美宇航員和頂級富豪們,讓我國數億有需求的中年群體遙不可及。

與中國稀土的加工和冶金技術無二,我國科學家出手了。歷時5年,我國科學家研發綠色生物提煉技術,提煉難度降低,量產百萬噸工廠。與此同時,「倍俞粒」為了迎合國人體制,在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jeffreyc.hall指導下,還額外添加了6種珍貴野生靈芝,進一步增強細胞活力。

正如業內人士所說:「關乎民生的事業並非撈金的生意,而是惠及全民的福音。」如今通過倞東、天貓後台數據顯示,上述成果僅需3位數,80%的用戶為35-55歲中年男性。「如今也是體驗上富豪的快樂了,感覺精力、體力變化明顯」。45歲的劉先生表示。

打鐵還需自身硬,有了更多突破和創新的核心技術在手,我國才能在國際社會上拿下更多話語權和談判資本。截止2019年,中國稀土專利數已高達23000多件,佔全球總量86%,構築起難以逾越的技術護城河。

我國稀土禁令失效?歐洲發現巨量稀土礦,老美或將突破反制 - 天天要聞

總體來說,當前中美關係的博弈從貿易戰延伸至科技鏈、資源鏈的深層角力,稀土之爭恰如一面稜鏡,折射出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複雜圖景。挪威稀土礦的發現雖暫時攪動棋盤,但中國獨創的"迴流萃取"技術猶如定海神針,牢牢把控著稀土價值鏈的咽喉要道。

這印證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資源稟賦僅是基礎優勢,技術壁壘才是真正的戰略高地。而美國最後的歸路只能是向我國「屈服」。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快來參賽!「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5月10日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快來參賽!「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5月10日正式啟動

「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5月10日正式啟動社會公眾均可通過微信答題系統參賽在第九個中國品牌日來臨之際,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由山東省品牌建設促進會、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鳳凰網山東頻道等單位共同舉辦的「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將於5月10日正式啟動。本次賽事活動線上進行,屆時社會公眾均可通過手機...
深觀察丨美國貿易逆差的兩大真相 - 天天要聞

深觀察丨美國貿易逆差的兩大真相

美國商務部下屬的經濟分析局和人口普查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國際貿易逆差較2月大增14%,達到創紀錄的1405億美元,遠超外界預期。美國經濟分析局網站截圖3月貿易逆差爆表,是因為美國企業在美政府全面徵收「對等關稅」之前抓緊增加了商品進口。具體來看,3月進口總額飆升4.4%,達到4190億美元;其中,貨物商品進口...
民調破四成,李在明領跑 - 天天要聞

民調破四成,李在明領跑

文︱陸棄韓國大選的天平,正悄然傾斜。5月8日,韓聯社援引四家民調機構聯合發布的數據稱,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以43%的支持率穩居第一。這位在2022年敗選後未曾退場的「進步派頑將」,如今帶著更強的政治籌碼捲土重來,正將韓國政壇的保守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