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案、審判、執行等各環節,多措並舉,堅決懲治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行為,嚴防司法地方保護主義。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受訪者|供圖)
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民營經濟無疑是最熱門的話題。當被媒體問及對營商環境有何期待時,「法治」,是民營企業家們提及最多的一個詞。
如何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行為發生?如何保障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人格權?法院可以通過何種方式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行業隱形准入門檻?針對這些問題,南方周末記者對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
糾正46件涉企產權冤錯案
南方周末:對違規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如何防治?
劉貴祥:最高人民法院從立案、審判、執行等各環節,多措並舉,堅決懲治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行為,嚴防司法地方保護主義,切實以高質量司法服務促進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一是完善細化各類案件尤其是涉企案件的管轄制度,避免因管轄權不清晰導致不同法院「爭管轄」「推管轄」現象。
二是依法加強對管轄權爭議案件的監督和糾正。嚴格按照民訴法規定的地域管轄、級別管轄基本規則和集中管轄的各項要求,依法處理管轄權爭議產生的案件,有效避免因爭搶管轄導致的裁判結果衝突、雙方矛盾升級等問題。
三是加強法律統一適用。2024年以來,最高法制定司法解釋15件,發布指導性案例4批23件,充分發揮「法答網」答疑解惑、調研指導「直通車」功能,高標準建設人民法院案例庫,加強類案檢索,為法官裁判提供重要參考,促進法律統一適用。
四是進一步規範案件辦理和執行等程序。注重執行方法與執行效果的有機統一,嚴格禁止超標的、超範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防止不當適用執行保全措施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推動交叉執行,通過提級執行、指令執行等方式提升執行整體效能,及時兌現勝訴權益。
南方周末:你剛提到,要完善涉企案件的管轄制度,具體說有何舉措?
劉貴祥:最高法2024年發布的《關於切實審理好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中,就新增有關上市公司住所地在轄區內連續存續時間的規定,防止當事人通過選擇管轄尋求地方保護,對無發展前景和營運價值的企業進行重整,保殼套利。
又如,對股票、債券發行糾紛案件,由於發行人大多具有一定規模、在當地具有影響,我們通過提級管轄的辦法,由發行人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作為一審法院,高級法院二審、最高法院審判監督,有利於防止地方保護主義。
再如,對知識產權、金融、互聯網、破產等專業領域的案件,在案件較為集中的地區設立知識產權法院、金融法院、互聯網法院、破產法庭等專業化審判機制,依法實行相對集中的案件管轄模式,在提升審判質效的同時,有效減少地方保護主義。
南方周末:最高法發布的五年改革綱要(2024-2028年)提到,要加強產權司法保護,具體來說如何實現?
劉貴祥:一是要切實落實依法平等保護原則。首先,在立案、審判、執行全過程各方面,依法確保各類市場主體享有平等的訴訟地位、訴訟權利,在司法程序層面真正落實平等保護的要求。其次,要對包括所有權、知識產權、股權等財產權益,以及企業人格權在內的所有類型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不僅要強調權益類型的全面性,也要注重權益性質的合法性。再次,要堅持「依法保護」,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責刑相適應等法治原則,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的行為依法實行同責同罪同罰,絕不能搞「法外開恩」,出現「法外之地」。
二是要完善刑事、行政、民事交叉案件處置機制和裁判規則。明確涉企案件常見行為罪與非罪界限,堅決防止把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切實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研究制定《關於審理刑民交叉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加強刑事訴訟程序與民事訴訟程序的有機銜接、整體協調,及時有效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強化涉企產權案件申訴、再審工作,進一步加大涉企產權冤錯案件的甄別糾正工作力度,對錯案冤案,及時再審,儘快糾正,依法賠償,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再審糾正46件72人,其中改判13人無罪。
三是依法嚴格規範保全程序,探索創新保全方式、保全解除機制。嚴格依法適用強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涉案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嚴厲打擊「網路黑嘴」
南方周末:最高法曾多次公開指出,要依法保障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人格權,哪些措施對此進行保障?
劉貴祥:一是加強對各類侵害人格權行為的依法懲戒,針對蹭熱點編造散布虛假信息侵害民營企業聲譽、基於不當目的註冊商標侵害民營企業家人格尊嚴、無事實依據抹黑企業或者企業產品、在微信朋友圈及群聊中發布侮辱性言論侵害企業名譽權、同業競爭者虛假投訴進行商業詆毀等各種類型的侵害人格權行為,依法予以懲處。
二是充分運用刑事民事手段全方位進行保護。除適用民事侵權責任對侵害人格權行為進行追責外,針對社會上出現的通過自媒體製造負面言論貶損企業商譽和形象,大肆向企業「敲竹杠」的行為,依法認定構成敲詐勒索罪,嚴厲打擊民營企業負面輿情敲詐勒索犯罪,讓抹黑詆毀企業的「網路黑嘴」付出應有代價。
三是進一步用好用足民法典規定的人格權保護禁令制度。及時適用保全救濟制度,依法限制網路不當言論持續發酵。
南方周末:對於打擊民營企業負面輿情敲詐勒索犯罪這一方面的工作,可否介紹案例?
劉貴祥:比如,在黃某等人敲詐勒索案中,黃某等人通過自媒體平台編造、發布、轉載多家民營企業涉及傳銷或商品質量等問題的負面文章,假意以合作「付費刪帖」的方式,6年間先後對21家企業實施敲詐,非法獲利55萬餘元,重慶法院以敲詐勒索罪判處黃某有期徒刑十年。
南方周末:人格權保護禁令制度具體來說如何實現?
劉貴祥:2025年2月17日,最高法發布的6個企業名譽權司法保護案例,其中案例6就是一起適用行為保全的案例。
某餐飲公司、某食品公司通過拉橫幅、發布含有貶損性內容的視頻文章等方式,損害某物聯網公司、某網路公司名譽,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後,某物聯網公司、某網路公司提供相應擔保,申請法院採取行為保全,我們責令某餐飲公司、某食品公司立即刪除已發布的視頻等內容,並停止實施相關行為,防止企業名譽權損害擴大,切實為企業的發展營造誠信、文明、有序輿論環境。
落實「非禁即入」
南方周末:針對民營企業破產保護,最高法將出台怎樣的措施?
劉貴祥:最高人民法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的破產保護工作,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依法適用重整、和解等制度工具,幫助陷入困境的民營企業恢復生機、重返市場。
一是加大積極救治與及時出清力度。充分依託「府院協調」工作機制,依法適用破產重整、和解程序,及時保全企業財產、阻止債務膨脹,幫助暫時陷入困境的民營企業獲得重生。綜合運用強制清算、破產清算等多種手段,引導產能落後、沒有經營前景的民營企業及時退出市場,實現優勝劣汰。
二是加大相關制度機制的完善力度。繼續堅持繁簡分流、快慢分道,推進庭外重組與庭內重整銜接機制,不斷優化破產流程管理,提升程序效率。進一步加強數字賦能破產案件辦理,通過整體處置、網路拍賣等手段提高破產財產處置效益,最大限度保護債權人利益。
三是加大破產審判專業化和規範化建設力度。持續加強破產審判專業化建設,出台相關類型案件審理的指導意見,統一法律適用標準。
南方周末:在保護企業家、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最高法還將在哪些方面發力?
劉貴祥:「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做實依法平等保護,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繼續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嚴格落實「非禁即入」政策,為民營企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提供司法保障。在建設工程、房地產、礦產資源以及水、電、氣、熱力等民商事案件審理中,準確把握自然壟斷行業、服務業等市場准入放寬對合同效力的影響。破除區域壁壘和地方保護,促進市場主體、要素資源、規則秩序的平等統一。
二是依法拓寬融資渠道,助力民營企業破解融資難融資貴難題。融資難和融資貴緊密聯繫,在助力解決融資難方面,根據民法典關於功能擔保的規定,依法支持民營企業依託供應鏈產業鏈拓展新的融資擔保方式,依法確認非典型擔保的法律效力,穩定金融機構的法治預期;繼續健全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等相關工作機制,與有關方面共同維護好企業信用相關信息,便利企業獲得信貸。在助力解決融資貴方面,依法嚴格落實國家各項金融管理政策,依法規範金融機構利息收取,降低融資成本;規範和引導民間融資秩序,降低民間融資成本。
三是多措並舉,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進一步強化賬款的執行工作,完善「快立、快審、快執」司法工作機制,依法促使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及時支付民營企業款項,大型國有企業及時支付民營中小企業款項,及時兌現民營企業的勝訴權益,提高執行到位金額。
四是依法審理與民營企業治理有關的糾紛,規範和引導民營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企業治理結構。進一步強化企業維持原則,依法妥善化解民營企業股東之間的爭議糾紛,防止內部治理失序拖垮企業生產經營。依法追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實施關聯交易「掏空」企業、非經營性佔用企業資金、違規擔保向企業轉嫁風險等濫用支配地位行為的法律責任,切實保護中小股東合法權益。
來源: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