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建華(華東師範大學)
據《南方周末》報道,今年1月起,蘇州在全市範圍內部署開展「換位跑一次」行動,相城經開區安排了包括張亥秋、王銘科在內的7名機關幹部脫產兩周,全流程沉浸式體驗網約車司機、快遞配送員、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崗位。蘇州相城經開區開展的這一行動,無疑為幹部調研、政策制定與民生服務的優化帶來了一股新風。這種沉浸式體驗新就業群體崗位的方式,收穫公眾諸多好評,但要真正讓換位體驗發揮實效、更加走心走實,筆者認為還需在多個層面去深耕細作。
首要任務在於,換位體驗要持續深化,精準直擊深層痛點。當前的換位體驗,已讓幹部們察覺到諸如外賣騎手「高峰期上廁所得掐著時間」「老舊小區單元門難找」等表面問題,但這還遠遠不夠,尚有深入挖掘的空間。一方面,可延長體驗時長。兩周的脫產體驗,對於複雜多元的新就業生態而言,或許稍顯倉促。不妨將體驗周期適度拉長,使幹部們能夠歷經不同季節、不同業務高峰期,全方位感受工作壓力,直面實際困難。如此一來,方能對新就業群體的艱辛有更真切、深刻的體悟。另一方面,拓寬體驗廣度。體驗範圍不應僅局限於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快遞配送員,還可將家政服務人員、直播帶貨從業者等更多新興靈活就業崗位納入其中。通過接觸更為豐富、多元的民生樣本,精準定位各群體的深層需求與現實困境,為後續政策制定與服務優化提供堅實依據。
其次,必須建立長效機制,杜絕 「一陣風」 現象。防止換位體驗淪為新形式主義的關鍵,在於構建長效機制。其一,制定定期輪崗體驗計劃,將換位體驗納入幹部考核指標體系,使之成為常態化工作安排。如此,能讓幹部始終保持對民生一線的密切關注與敏銳感知,避免「體驗一陣風,過後就放空」。其二,完善問題反饋與跟蹤機制。搭建專門的問題台賬資料庫,對體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類、分級管理,明確責任部門與整改時限,實時跟蹤整改進度。確保問題不被擱置、不反彈,實現從體驗發現問題到切實解決問題的全流程閉環管理,讓每一個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處理。
在體驗過程中,增進交流互動、凝聚多方智慧也至關重要。幹部在換位體驗時,絕不能僅僅充當旁觀者、體驗者,更應主動成為交流者、傾聽者。一方面,利用工作間隙,積極與新就業群體展開深入交流。了解他們對政策的期望、對權益保障的訴求,收集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的創新想法與寶貴建議。這些來自一線的聲音,往往蘊含著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另一方面,組織開展跨行業、跨部門的交流座談會。邀請新就業群體代表、政策制定者、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分享體驗心得,探討解決方案。各方智慧在此匯聚碰撞,定能形成推動政策優化與服務提升的強大合力。
最後的落腳點,還是要推動成果轉化,切實優化政策與服務。換位體驗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政策與服務的優化升級。體驗結束後,幹部要將親身所感、深刻所悟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與工作舉措。在政策制定方面,緊密圍繞新就業群體的實際需求,完善勞動權益保障、社會保障覆蓋、職業技能培訓等相關政策。增強政策的針對性與可操作性,讓政策真正為新就業群體排憂解難。在服務提升方面,合理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布局,例如在快遞配送、外賣集中區域增設更多休息驛站、充電樁等,為從業者提供便利。同時,簡化政務服務流程,為新就業群體提供便捷、高效的辦事服務,讓他們真切感受到政策的溫度與服務的貼心,提升其歸屬感與幸福感。
「局長送外賣,科長跑滴滴」 僅僅是個開端。要讓這種換位體驗真正做到深入人心,還需在體驗深度、機制建設、交流互動與成果轉化等方面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期待未來,更多地方的幹部能夠深入民生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服務者視角」。讓政策更加貼近民心,讓公共服務更加優質高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共同繪就民生幸福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