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全國兩會的我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一年,西藏非遺保護傳承卓有成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文物保護利用發展全面加強,文化生態持續改善。
這些成果與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要求緊密呼應。
「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推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提升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為我們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做好優秀文化傳承發展等工作錨定了奮鬥方向、注入了強勁動力。」全國人大代表、阿里地委書記索南丹增告訴記者。
索南丹增介紹,近年來,阿里地區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要求,把文化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目前,阿里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37項、非遺傳承人80人,創新和改編反映阿里歷史文化的文學、戲曲、舞蹈等精品力作213部,發展培養專業藝術團、文藝演出隊155個,專兼職文藝演出隊伍超過1500人。
索南丹增表示,下一步,將持之以恆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強化文化賦能,厚植高質量發展的文化底蘊、文化內涵、文化價值。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更多基層文化設施,搭建公共文化服務平台,提升基層文化服務水平,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積極探索教育傳播、品牌運營、文化惠民等新模式,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推動傳統文化「活起來」「走出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阿里實踐注入不竭動力。
作為一名深耕西藏哲學社科研究領域的本土學者,全國政協委員、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邊巴拉姆對西藏傳統文化在守正創新中傳承發展始終保持特別關注。
「今年的總台春晚分會場首次走進西藏,拉薩分會場的精彩演繹奉獻了38項非遺文旅項目,收視率達到分會場中的最高,足可見西藏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展示了西藏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成果。」邊巴拉姆說。
邊巴拉姆告訴記者,今年是「春節」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申遺成功的第一年,春晚拉薩分會場的精彩亮相意義非凡。她感慨道:「8分鐘7個市地3000名演員奉獻的節目中,西藏傳統文化突破以往,利用現代兼時尚的藝術手法進行表達,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他中華傳統文化交相輝映、相輔相成,為國內外的中華兒女提供了高品位的中華文化盛宴,讓每一位觀眾都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
邊巴拉姆認為,總台春晚拉薩分會場以直觀且極具感染力的方式,讓各族人民深入了解了彼此的文化,拉近了各民族間的距離,是一次增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形」且「有效」的生動實踐。她表示,未來,期待我區的傳統文化能夠在更多平台、更多層面精彩亮相,為各民族間全方位交流互動、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發揮傳統文化的獨特作用。
勉沖·羅布斯達作為藏族唐卡勉薩畫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自2018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並連任至今,始終致力於西藏非遺事業發展。
「長久以來,西藏的非遺保護從政策支持到人才培養,國家的支持與投入逐年加大,西藏的文化保護髮展成效令人欣慰!」出身唐卡繪畫世家的勉沖·羅布斯達坦言,「以唐卡藝術為代表的西藏非遺人,如今迎來了西藏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發展的最好時期。」
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區緊緊圍繞建設「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的目標,不斷激活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藏戲、格薩爾、藏醫藥浴法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現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760個,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668名。2024年,全區文化產業產值達到了111.44億元。
「隨著未來西藏文旅融合向更深層次邁進,包括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內的西藏特色文化資源還將得到進一步傳承發展。」勉沖·羅布斯達表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必須要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關係,著眼時代發展要求和民族進步需求,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共同構築牢不可破的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藏醫藥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傳承發展蓬勃繁榮。
「以甘露藏葯為例,我們通過技術改造實現了傳統方劑的現代化生產,2024年,開發出全國首個藏醫專用醫療器械產品,並通過自治區葯監局審批,進入市場。」全國人大代表、西藏甘露藏葯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主任次仁措姆告訴記者。
儘管藏醫藥發展勢頭良好,取得了良好成績,但也存在著市場准入壁壘高、高端人才匱乏等一些困難。
對此,次仁措姆建議,要強化科技賦能,通過設立藏藥科技創新專項基金、建設國家級藏葯重點實驗室等措施,切實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深化產才融合,實施「藏醫藥國際化人才計劃」,築牢高質量發展根基。打造世界品牌,大力推動藏醫藥文化國際傳播,提升藏醫藥文化影響力。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