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2023年同期相比,烏魯木齊市排名攀升了16個位次,從第29名躍升至第13名。
近年來,烏魯木齊市持續強化水源地治理保護,切實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美麗河湖建設,逐步改善了水體環境,提升了水生態系統的健康水平。
守護生命之源
沿著烏魯木齊市燕兒窩路一路向南,一片寧靜的區域映入眼帘——烏拉泊水庫。這裡是烏魯木齊市民最主要的飲用水源之一,承擔著烏魯木齊市一半以上生活用水的供給。烏拉泊水庫的水主要源自烏魯木齊河,這條河流從天格爾山一號冰川發源,一路蜿蜒流淌,滋養著烏魯木齊大地。

烏拉泊水庫管理站工作人員向市民介紹水庫管理運行情況。資料圖
自《烏魯木齊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實施方案》將烏魯木齊河納入國家良好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庫實施治理後,烏魯木齊市相繼實施了天山一號冰川水源涵養區規範化建設、烏拉泊水源地森林植被保護與恢復工程等15個項目,烏魯木齊河流域內現有水源涵養天然林、草地和河道生態帶得以休養生息,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為徹底消除飲用水水源周邊環境污染影響,烏魯木齊市先後完成烏拉泊水源地農牧民、環鵬後峽基地職工易地搬遷工作,在完成一號冰川核心區牧民搬遷的基礎上,穩步推進緩衝區牧民搬遷和草場徵收補償工作。
同時,不斷加大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污水處理設施及水源地周邊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力度,先後建成烏拉泊牧民定居點排水管網工程,烏魯木齊河流域沿線板房溝鎮、薩爾達坂鄉、永豐鎮污水網管工程、托里鄉烏拉泊村及達坂城區興睦社區污水收集管網等截污納管工程,水源地及水源地周邊生活污水全部被收納處理,從源頭上守護了水源地的安全。
「我們結合飲用水水源地專項整治行動,對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存在的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完成了51項水源地問題的整治銷號,對清理拆除後的建築場地進行生態修復。」烏魯木齊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吳偉說。
為不斷適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新形勢、新要求,近年來,烏魯木齊市穩步推進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立法,新修訂的《烏魯木齊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於2024年1月1日起實施。
在水源地日常管理方面,烏魯木齊市持續探索智慧化手段,精準高效實施水源地監管。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人工等方式對水源地開展執法監管。定期監測飲用水水質,準確掌握水源地水質的變化和水質現狀,並向社會公開飲用水水源安全狀況信息、出水水廠和用戶水龍頭水質安全狀況信息,接受社會監督,讓公眾喝上放心水。
「通過一系列舉措,守牢公眾生命之源,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飲水安全保障。」烏魯木齊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滿亞冬說。
打好碧水保衛戰
烏魯木齊市,這座距離海洋最遠的城市,擁有烏魯木齊河、水磨河、白楊河、白鳥湖、柴窩堡湖國家濕地公園、烏拉泊水庫、紅雁池水庫及和平渠等一系列河湖、庫渠。
近年來,這些水體經歷著積極的生態治理與保護,展示著烏魯木齊治水興水的生態實踐。這一切,離不開碧水保衛戰工作的扎進。

3月22日,市民在烏魯木齊市水磨河濱河景觀帶遊玩。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張冬梅攝
烏魯木齊市堅持「水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壞」的原則,完成「十大」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從源頭減少工業污染排放;全面取締市屬範圍內的「十小」企業,有效遏制小散亂污企業的污染問題;實現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集中治理,提升工業污水的處理效率和水平;建成區污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污水處理廠尾水全部達到一級a標準,全面消除黑臭水體;積極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有效控制農業污染源,推動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為全面守護河湖生態,一場針對河(湖)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行動拉開帷幕,由烏魯木齊市生態環境、水務、城管、建設等相關部門組成排查工作組,採取人工徒步和無人機相結合的方法,完成了烏魯木齊河(湖)入河排污口的排查工作,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併一批、規範整治一批」要求,入河排污口均規範設置審批及標誌設立、雨洪排口均備案登記納入台賬管理。
每年夏季,穿城而過的和平渠,流水潺潺。「夕陽西下,和家人沿著和平渠散步,特舒服。」家住烏魯木齊市珠江路附近的市民趙倩說。
和平渠的濱水之景、街頭遊園的綠化灌溉、建築工地的車輛沖洗,全部得益於烏魯木齊市的再生水循環利用,讓再生水成為「第二水源」,也成為烏魯木齊提高城市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一環。
烏魯木齊市還開展了控制用水總量、嚴控地下水超采、實施柴窩堡湖生態保護、東道海子水體內源治理、白鳥湖濕地自然保護等系列措施,賦予了烏魯木齊水韻與生機。

柴窩堡湖。資料圖
「通過精準排查、嚴格整治、長效監管,為水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奠定了堅實基礎。」滿亞冬說。
今年,烏魯木齊市將持續加強入河(湖)排污口監督管理,開展鄉鎮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與勘界立標,實施重點河流水生態健康狀況調查評估,推進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序實施和成效評估,全力守護水生態環境安全。
推進美麗河湖建設
3月16日,陽光正好。走進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公園,一幅水清岸綠、人鳥和諧的畫面出現在眼前。水磨河水清可見底,水汽氤氳,野鴨在水面上嬉戲,魚兒在水草間穿梭,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生態畫卷。
「最早的時候河水清清的,我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來河邊玩;後來水渾濁了,成了臭水溝,魚不見了,也沒人來了。」當天,和老伴來水磨河濱河景觀帶散步的烏魯木齊市民王玉華說,經過治理,現在的水磨河水越來越清,環境也越來越美了。

3月22日烏魯木齊市水磨河濱河景觀帶。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張冬梅攝
水磨河,作為烏魯木齊市唯一一條穿城而過的河流,曾因流域生活、工業、農業等污染廢水私排亂排問題突出,河道淤積嚴重、河濱生態空間被侵佔,水生態環境問題持續加劇。
為切實改善水磨河生態環境質量,還清凈於自然,烏魯木齊市以水磨河綜合治理為抓手,通過實施系統規劃、截污控源、精細管理、環境綜合整治、生態修復等一系列舉措,全力開展水磨河生態環境治理行動。
水磨河上游及沿線污水處理廠全部提標改造,下游建成退水管道,增加緩水池、跌水、濕地等自然凈化環節,改善了水磨河水質。同時,在保留原有生態基底的基礎上,做好「擴水」和「增綠」文章,實現流域生態系統功能的提質升級。
「經過不懈努力,水磨河實現了從『納污河』到『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美麗河湖的華麗轉身。」吳偉說。
隨著綜合治理不斷推進,水磨河水生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生態系統的活力重新煥發。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國家稀有鳥類如侏鸕鶿、野鴨、白鷺、魚鷹等紛紛前來此地棲息繁衍。
烏魯木齊市還在水磨河沿岸新建多個風格各異的濱水公園和生態濕地景觀,沿河構建了綠色慢行系統,形成了「一河、五區、二十四景」景觀風貌。
2024年,水磨河治理項目榮獲首批「美麗新疆·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成為烏魯木齊市生態環境治理一張亮麗名片。
水磨河的蛻變,是烏魯木齊市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體現,也是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成功範例。滿亞冬介紹,今年,烏魯木齊市將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措施,全力推動「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任務高質量完成,推動更多河湖實現「水清、岸綠、景美」目標,持續書寫水生態環境優美篇章。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