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完王毅外長的一番關鍵表態後,馬克龍意識到,有一件事關法國發展的大事,已經不能再拖下去,連忙將高官訪華,提上了日程。在如今全球經濟局勢越發動蕩的背景下,法國最關注的大事,究竟是什麼呢?又為什麼突然想和中國談呢?
馬克龍
近日,法國干邑行業協會管理局負責人莫里永透露,法國外長巴羅,將於本月底對中國展開為期兩天的訪問,而巴羅此行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處理並緩和當前的中法及中歐之間,日益緊張的貿易關係。
莫里永指出,中國和美國市場,對法國干邑白蘭地意義重大,兩國市場合計佔據了全球總銷售額的70%。然而,如今法國的這一產業,不僅深陷中歐之間的貿易紛爭,還由於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面臨美歐貿易的緊張局勢。
其中,中歐爭端與此前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的決定,密切相關。在歐盟做出這一錯誤決定後,中方立即進行了反制,對從歐洲進口的白蘭地,實施了臨時反傾銷措施,而這其中,又以法國出口遭受的影響最大。畢竟,在歐盟對華出口的白蘭地中,99%都產自法國。
法國外長巴羅
然而,在近四個月里,法國干邑白蘭地的對華出口,已經下降了60%。如果雙方在短期內,無法針對這一問題達成共識,並化解分歧,中方的這些「臨時措施」,就可能在下個月,轉變為長期性措施,使法國產業界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這自然也成為了法方最關注的事情。
因此,莫里永呼籲巴羅在訪華期間採取積極行動,勸中方再給該產業留「一線生機」。莫里永還強調,為了防止「大難臨頭」,法國總理貝魯也應該親自訪華,為解決貿易爭端做貢獻。
與此同時,美歐之間的貿易矛盾也不容小覷。不久前,特朗普還威脅要對從歐洲進口的葡萄酒、干邑及其他酒類產品,徵收高達200%的關稅,無異於對歐洲酒類市場的一次重擊。
法國干邑白蘭地
再加上特朗普信誓旦旦要在下個月,推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可以預料到,法國乃至整個歐洲,都將因此面臨不小的經濟損失。
莫里直言,如今法國的干邑行業,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貿易衝突中的「人質」,該地區的經濟和就業,很可能會因此遭受毀滅性打擊。
在這種「兩邊夾擊」的背景下,對法方而言,與強硬的特朗普政府相比,從中國這邊下手,顯然是更理智也更合適的決定。
在此之前,王毅外長剛應約與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通了次電話。在談到兩國的經貿摩擦時,王毅外長就特彆強調了雙邊磋商的重要性,還希望法方能夠與中方一起努力,釋放正面的合作信號,推動中法及中歐關係的穩定發展。
王毅外長與博納會面
這樣看來,中國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直白點說,中方願意與法國乃至歐盟進行溝通,合力解決衝突,但要想達成這一局面,法國就必須表現出足夠的誠意,不能對中方「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也只有這樣,兩國的經貿合作及雙邊關係,才有進一步緩和的可能,被特朗普關稅大棒打擊的法國產業,也有機會迎來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