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公開表示不希望中俄結盟,認為兩國存在"天然隔閡"。然而,中俄關係已超越傳統同盟,形成深度互利的戰略合作。特朗普試圖通過改善美俄關係,來離間中俄的設想,忽視了中俄穩固的戰略基礎。美國的離間策略能否奏效?中國又將如何應對美國的戰略壓力?
【美俄總統就俄烏問題通話】
特朗普在和普京結束通話後,迅速在福克斯的採訪中露面,他明確表達出自己不希望中國和俄羅斯走到一塊兒的想法。
特朗普表示,從歷史中學到的最重要一課,就是不能讓中俄結盟。在他眼裡,中俄之間註定有著,因為土地和人口問題而產生的「隔閡」。他甚至責怪起奧巴馬時期的能源政策,認為正是那些錯誤的決策把中俄逼到了一個陣營。
不過,特朗普似乎沒有意識到,中俄的關係早已超過了曖昧階段,甚至可以說如今的關係就是「如膠似漆」。兩國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軍事同盟,但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已然勝過同盟,他顯然低估了中俄之間的複雜性和穩固的合作基礎。
【特朗普稱不能讓中俄走到一起】
特朗普在採訪中透露出一種天真的戰略設想:只要美國願意與俄羅斯重修舊好,俄羅斯就會拋下中國,回到美國的懷抱。
顯然,這種觀點首先就忽視了中俄關係中,無法簡單切割的經濟聯繫。每年高達24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可不是說斷就能斷的。特朗普的如意算盤,在中俄這份經濟紐帶面前顯得無比單薄。
更何況,中俄目前的緊密關係早已脫離了純粹的政治需要,變得更加務實和契合,兩國之間的合作是一種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模式。
另一方面,對於俄羅斯來說,單純地靠攏美國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即便特朗普想暫時修復美俄關係,但他只有四年任期,就算現在關係緩和,誰又能保證下一個美國總統,不會對俄羅斯轉變態度呢?在這種不確定性下,俄羅斯必然會選擇更可靠的夥伴,那就是中國。
【俄方明白中俄關係更具穩定性】
俄羅斯不傻,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國家利益在哪裡。曾經的冷戰敵對關係已經軟化為現實主義的互利合作,如今,俄羅斯與中國站在一起更像是一種戰略抉擇,而非僅僅是避難所。
中俄兩國也反覆聲明,雙方關係基於長遠戰略選擇,不會被外部勢力輕易動搖。中國外交部也多次指出,美國的挑撥行為根本無濟於事。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這些發言和政策,不僅未能改善美國國際形象,反而讓美國顯得更加孤立無助。
而中國方面,則需要冷靜面對特朗普的言論和政策調整,警惕其中可能隱藏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也必須未雨綢繆,準備應對最壞的局面。俄烏如果達成停火協議,美方肯定會加大對華壓力。
【中俄伊就伊核問題發表聲明】
因此,中國在外交領域採取了一系列行動,致力於加強與俄羅斯的友好關係,並主導了中俄伊三國間的對話,以應對美國所採取的強硬姿態,並轉移美國的注意力焦點,為中國自身的成長與發展,贏得更為充裕的機遇與空間。
中國國際策略的核心目標,在於破解美國不斷施壓的戰略包圍圈,在逆境中實現全面崛起。我們不僅要警惕西方世界的步步緊逼,還需要不斷創新外交策略,多交朋友,以靈活的應對機制和持久的抗壓能力,來化解潛在風險。
特朗普的一廂情願和簡單化思維,或許在一些美國選民中奏效,但在國際政治這個錯綜複雜的競技場上,只會給美國自身帶來更多麻煩。而中國,將繼續堅定地走自己的路,以智慧和耐心化解挑戰,迎接未來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