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計劃在2025年4月13日開幕的大阪·關西世博會,自申辦成功起便備受全球關注。
然而,隨著開幕日期的臨近,這場以「驚艷全世界」為目標的盛會卻問題頻發,甚至陷入了一場難以挽回的公關危機。
從核心建築塌陷到參展國退展,從天價廁所爭議到吉祥物設計被吐槽,不少人開始質疑日本的籌備能力和「匠人精神」的真實性。
核心建築塌陷:豆腐渣工程的背後
位於人工島上的大阪世博會場館,擁有一座佔地60,000平方米、全長2公里的木製環狀迴廊,這座建築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
其設計靈感來自日本京都清水寺的木造舞台,並採用了傳統接合技法「貫(ぬき)」,結合現代技術,成為全球最大木製建築。
其中,南側大約600米長的迴廊部分直接跨越海面而建,主辦方原本計劃在迴廊所包圍的區域引入海水,實現內外水域的互通。
然而,這座建築在2月17日注入海水後,僅兩天便出現了塌陷現象,護岸崩塌範圍達到600米,連地基都受到了嚴重影響。
雖然主辦方解釋稱塌陷是由於「海浪高度超出設計預期」,但業內專家指出,問題真正出在地基強度不足,連普通海浪的衝擊都無法承受。
作為國際性的大型活動,日本原本希望通過世博會展示其在技術與文化上的優勢,但塌陷事件顯然讓「匠人精神」的形象大打折扣。
預算飆升與爭議設計:天價廁所引發質疑
此外,世博會預算問題同樣備受關注。
據統計,大阪世博會的預算已經從最初的1230億日元上漲至2350億日元,翻了近一倍。
然而,這筆巨款並未帶來令人滿意的成果。
核心建築塌陷、展館建設滯後、設施設計引發質疑,種種問題讓外界開始關注資金的真正去向。
其中,耗資2億日元的「簡易廁所」成為爭議焦點。
這些廁所標榜環保理念與極簡設計,沒有廁紙、沒有烘手機、不分男女,但卻被網友嘲笑為「工地臨時廁所」。
有民眾質疑,既然主打「簡約」,那為何需要耗費如此高昂的成本?
這一設計不但未能滿足實際需求,還成為輿論批評的對象。
參展方退展與國際形象受損
作為世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國展館的建設進度同樣令人擔憂。
截至開幕前一年的2024年,a類自建展館的完工率僅為30%,剩下的70%工程仍然滯後。
由於主辦方強制要求使用日本當地資源,導致成本飆升和進度拖延,這進一步加劇了各國的不滿。
巴西和墨西哥等國家陸續宣布退展。
這是世博會歷史上首次出現大規模退展潮,讓日本主辦方陷入了尷尬。
多國退展不僅暴露了日本組織能力的不足,也對其國際形象造成了嚴重打擊。
吉祥物與宣傳危機:雙面態度引發爭議
世博會的吉祥物「脈脈」也因設計問題陷入輿論風波。
這個多眼形象被網友稱為「病毒」「噁心眼珠」「密恐患者的噩夢」。
甚至在大阪市政廳前,「脈脈」的模型還被人用小刀劃破,警方不得不介入調查。
網友的批評凸顯出日本在文化創意領域的困境,曾經以動漫、遊戲聞名全球的日本,似乎在審美設計上逐漸陷入瓶頸。
此外,為了緩解門票銷售壓力,主辦方曾組織代表團到中國進行宣傳活動。
然而,這一舉措在日本國內卻引發了媒體批評。
《產經新聞》甚至發文稱「日本世博會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太高」,還將中國遊客稱為「窮人」。
這樣的雙面態度不僅傷害了中日關係,也讓世博會的宣傳效果大打折扣。
結語
距離世博會開幕僅剩不到一個月,主辦方面臨著建築修復、參展方溝通、輿論公關等多個難題。
原本計劃驚艷世界的大阪世博會如今卻成為危機重重的「翻車現場」。
塌陷事件暴露了日本工程質量上的短板,預算問題則凸顯了資源管理的混亂,退展現象和吉祥物設計風波更讓日本的國際形象受到質疑。
這不僅是大阪世博會的挑戰,更是日本未來面對國際事務時必須解決的問題。
開幕在即,我們拭目以待,看日本是否能憑藉努力挽回頹勢,還是繼續深陷爭議,成為國際笑柄。
對於這場世博會的最終表現,全球觀眾正在搬好小板凳,靜待答案。
參考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日本明年辦世博會 1間廁所花近1000萬元!展館造價太高 已開工國家不到3成 還有國家退出…… _ 202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