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2場「戰鬥」已經開打,這2場「戰鬥」分別是什麼?特朗普不許中俄走近的目的又是否能如願達成呢?
貝森特,作為美國財政部長,最近關於「美國夢」的言論引發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在涉及中國時。
當地時間3月16日,他聲稱,「美國夢」並不是依賴廉價的中國商品,而是關乎每個美國公民的福祉、向上流動以及經濟保障。
這番話表面上是在強調美國應依靠自身力量實現經濟增長,而非依賴外部廉價商品。
不過,美國媒體對這番話的解讀卻帶有濃厚的傾向性,很多人認為貝森特的言論實際上是在為特朗普政府時期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政策辯護。
從貝森特的表態中,實際上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多線戰略布局。
一方面,特朗普與中國進行貿易戰已經不是什麼秘密,至今已經對中國商品加征了20%的關稅,這無疑導致美國的許多商品價格上漲。
特朗普本人也直言不諱,承認關稅戰可能會讓美國消費者在短期內承受一定的痛苦,儘管他稱這是「必要的」,但無論如何,這種「短期痛苦」註定要讓普通美國民眾感受到壓力。
另一方面,特朗普不斷在挑撥中俄關係,試圖孤立中國,推動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的戰略布局。
這種多管齊下的方式,顯然是特朗普在全球政治經濟舞台上深思熟慮的布局,旨在通過貿易戰和外交手段同時施壓中國。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倒是挺響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麻煩重重。
首先,談到貿易戰,高關稅無疑讓美國消費者付出了代價,商品價格上漲,生活成本增加,但更麻煩的是,美國企業也承受著巨大的成本壓力。
許多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企業面臨生產成本上漲的問題,甚至一些企業開始轉移生產線,尋找新的市場和供應商。
另外,特朗普的「關稅戰」大棒不僅落到了咱們身上,連美國的傳統盟友也感受到了壓力。
當地時間3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講話,再次強調美國即將於4月2日開徵對等關稅,其中農產品關稅也將在同日生效。
他直言不諱地表示,長期以來,美國遭受其他國家關稅的「欺負」,如今是時候反擊了!
除了中國以外,美國對加拿大、歐洲等盟國也加征關稅,這無形中把美國推到了孤立的境地,反而損害了自己的全球經濟地位。
更別提貿易逆差的問題,經過這麼一輪折騰,反倒並沒有有效解決美國的貿易赤字,情況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至於特朗普在地緣政治上的布局,他顯然想通過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來分化中俄兩國的合作,但顯然這招有點兒水土不服。
中俄之間的合作,不僅僅是因為相似的意識形態,而是因為深厚的經濟和安全利益的驅動。
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而中國則有強大的資本、技術和完整的產業鏈,兩國在這一領域的互補性強,合作的潛力巨大。
安全上,中俄也面臨著來自外部的巨大壓力,俄羅斯受制於北約的擴張,中國則在西太平洋地區面臨複雜的軍事和政治挑戰。
正因如此,兩國的戰略合作日漸緊密,形成了背靠背的關係,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而且,中俄之間的戰略互信已經非常深厚,特朗普的分化戰略顯然很難奏效。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公開表示,俄羅斯永遠不會背棄與中國達成的承諾,這也就意味著,中俄的合作早已是鐵了心的,特朗普想藉此離間兩國,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即使美國現在試圖通過能源合作示好俄羅斯,想拉攏俄方,但俄羅斯顯然不會為了眼前的一點小利,輕易犧牲與中國的深厚戰略夥伴關係。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
中俄兩國都清楚,面對美國這樣的外交政策,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翻臉。
美國一貫的單邊主義和霸權行為讓俄羅斯早就意識到,長期合作遠比眼前的短期利益更重要。
面對特朗普試圖通過「離間計」撕裂中俄的策略,雙方的配合可謂默契十足。
中俄高層的互動頻繁、信息溝通及時,彼此協調立場。
在應對外部挑撥時,中國堅決回擊,明確強調中俄之間的高度互信。
特別是在俄美談判結束後,俄羅斯第一時間就與中國通報情況,確保雙方沒有誤會。
中俄通過這樣的實際行動向外界表明:無論外部壓力如何,都不會改變兩國深化戰略合作的決心,將繼續攜手應對共同的挑戰。
而美國的政策就顯得搖擺不定,貝森特和中國高層通話後,轉頭就發表反華言論,這種反覆無常的態度也讓人感到美國的外交政策實在是太不可預測。
特朗普說他研究歷史,知道不能讓中俄走近,但他是否從歷史中學到了一點呢?
建立在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基礎上的「美國夢」,最終只會是一場空。
特朗普政府似乎在玩「反向尼克松」戰略,試圖模仿當年尼克松拉攏中國孤立蘇聯的做法,現在他們想通過拉攏俄羅斯來孤立中國。
可是,時代早已不同,冷戰時期那種意識形態對抗的兩極格局早已不復存在,如今是一個多極化的世界。
中俄的合作不是臨時應對的策略,而是基於共同利益和目標的長期戰略選擇。
對於俄羅斯來說,與中國發展全方位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僅能帶來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提升其地緣政治地位。
面對西方的壓力,俄羅斯需要一個強大的夥伴共同捍衛自身的利益。
而對於中國這個迅速崛起的大國來說,擁有一個穩定的戰略夥伴同樣至關重要,特別是在應對國際挑戰時。
中俄在多個國際問題上立場一致,從維護聯合國憲章到反對單邊主義與霸權主義,這些共同的理念和目標使得兩國之間的戰略互信更加堅固。
正是這些深層次的共識,使得中俄的合作不受外部壓力的影響,依舊堅如磐石。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又試圖挑撥中俄關係,其實還是老掉牙的冷戰思維。
他們想通過打壓中國來維持美國的霸權地位,但這種做法不僅傷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還破壞了全球貿易秩序。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的經濟早已互相交織,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只會讓各國受損,最終損人害己。
中俄的合作不僅對兩國有利,對全球和平穩定也有積極意義。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俄在國際事務中舉足輕重。
兩國的緊密合作能為解決地區衝突、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更多可能性。
比如在敘利亞問題和伊朗核問題上,中俄的建設性作用可見一斑,這種合作為全球穩定注入了更多正能量。
貝森特提的「美國夢」也許能迎合一部分美國民眾的情緒,但這套說法根本掩蓋不了特朗普政府在戰略上的困境。
畢竟,「美國夢」不可能通過損害其他國家利益來實現,更不應該靠製造對抗和分裂。
在如今全球化的時代,合作共贏才是通往共同繁榮的唯一道路。
參考信源
觀察者網,2025-03-19,《美財長誇口:美國夢不能光靠買便宜中國貨》
環球網,2025-03-05,《特朗普:4月2日起對全球展開「對等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