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烏軍援縮水,關鍵武器變成200萬發炮彈,背後都是無奈

2025年03月21日10:02:05 國際 1929

美國頻頻出手促進俄烏和平進程之際,歐盟大聲疾呼要全力軍援烏克蘭,並提出了一項涉及8000億歐元的軍援方案。只可惜現實比較拉胯,「8000億歐元」方案的開頭並不順利。

根據法新社於近期的報道,「8000億歐元」計劃的第一步,是歐盟國家需要在2025年向烏克蘭提供價值200億至400億歐元的關鍵武器。可歐洲諸國的經濟狀況並不樂觀,此計劃遭到了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反對。

歐盟對烏軍援縮水,關鍵武器變成200萬發炮彈,背後都是無奈 - 天天要聞

隨後歐盟決定縮減對烏的軍援計劃,原來要在2025年提供數百億歐元關鍵設備,變成了向烏克蘭專註提供炮彈。他們要向基輔運送價值50億歐元的200萬發炮彈。

可以說,此變化讓歐盟丟盡了顏面。尤其是美國正在著力促進俄烏和談的背景下。但歐盟也沒有辦法,他們全力支援烏克蘭的出發點,還是在於與俄羅斯之間的地緣對抗。其實現在看來,實現俄烏和平是非常簡單的,只要烏克蘭承諾放棄加入北約,同時承認被俄羅斯侵佔的領土,雙方就可以不打了。

歐盟對烏軍援縮水,關鍵武器變成200萬發炮彈,背後都是無奈 - 天天要聞

至於美國援助烏克蘭的錢要怎麼還,那是美國與烏克蘭之間的糾葛。可即使烏克蘭答應了俄羅斯的條件,歐盟也不能答應。因為一旦烏克蘭答應了對方的停戰條件,意味著縱容了俄羅斯的「侵略訴求」。對於歐盟來說,他們需要一個完整的歐洲安全架構,範圍從大西洋到黑海。

這種戰略規劃不僅僅是針對俄羅斯,也隱含擺脫對北約的依賴,改變「美國主導」安全的現狀。尤其是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對歐洲諸國的公開指責,還有特朗普嘲諷英國首相「沒有我們你們能打得過俄羅斯?」,都讓歐洲人意識到美國並不會永久幫助自己,如果再不擺脫現狀自己就是美國擺上桌子的菜品。

歐盟對烏軍援縮水,關鍵武器變成200萬發炮彈,背後都是無奈 - 天天要聞

更何況烏克蘭所處的位置,決定了它是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戰略緩衝帶,其主權完整直接關係到歐盟的地緣安全。若烏克蘭失守,難民潮、極端主義滲透等問題將衝擊歐盟內部穩定。歐盟通過援助烏克蘭還可以增加自己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最為現實的是,軍事援助可以推動歐洲諸國的本土軍工產業。波蘭等一些國家通過向烏克蘭輸送武器,間接刺激了軍工產能和技術升級。

歐盟對烏軍援縮水,關鍵武器變成200萬發炮彈,背後都是無奈 - 天天要聞

尤其蘇聯解體之後,歐盟諸國的國防工業持續萎靡。各國都注重經濟附加值更優的導彈,對傳統炮兵的重視程度日益下降,無論是炮彈產能還是庫存都十分稀少。俄烏衝突之前,誰也沒有想到炮兵依舊是現代陸地戰爭的中堅力量。烏克蘭每天數千枚155毫米炮彈的消耗,讓西方諸國都捉襟見肘。

即使在2023年,歐盟想要在一年時間裡向烏克蘭援助100萬發155毫米炮彈。半年過去了產能只完成了30%。可以說,如果戰火真的燒到了歐盟腹地,他們的陸地戰爭也會面臨無炮彈可用的窘境。本次8000億歐元的軍援計劃也是挽救他們自己的機會。

歐盟對烏軍援縮水,關鍵武器變成200萬發炮彈,背後都是無奈 - 天天要聞

歐盟軍援烏克蘭,就是在救未來的自己。因此我們看到,即使美國促進俄烏和平,歐盟諸國也不願意。

無奈的是,歐盟內部並非鐵板一塊。東歐關注安全,依賴北約;西歐關注經濟,不想惹惱俄羅斯;南歐乾脆就是掏不出錢……

這種內部的分歧使得歐盟在制定對烏援助政策時難以形成統一且強有力的行動,限制了援助的規模和範圍,目前能拿出炮彈援助的項目也是一種妥協的結果。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現狀,讓歐盟自己相當的難受。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快來參賽!「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5月10日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快來參賽!「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5月10日正式啟動

「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5月10日正式啟動社會公眾均可通過微信答題系統參賽在第九個中國品牌日來臨之際,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由山東省品牌建設促進會、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鳳凰網山東頻道等單位共同舉辦的「2025山東省品牌建設知識競賽」,將於5月10日正式啟動。本次賽事活動線上進行,屆時社會公眾均可通過手機...
深觀察丨美國貿易逆差的兩大真相 - 天天要聞

深觀察丨美國貿易逆差的兩大真相

美國商務部下屬的經濟分析局和人口普查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國際貿易逆差較2月大增14%,達到創紀錄的1405億美元,遠超外界預期。美國經濟分析局網站截圖3月貿易逆差爆表,是因為美國企業在美政府全面徵收「對等關稅」之前抓緊增加了商品進口。具體來看,3月進口總額飆升4.4%,達到4190億美元;其中,貨物商品進口...
民調破四成,李在明領跑 - 天天要聞

民調破四成,李在明領跑

文︱陸棄韓國大選的天平,正悄然傾斜。5月8日,韓聯社援引四家民調機構聯合發布的數據稱,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以43%的支持率穩居第一。這位在2022年敗選後未曾退場的「進步派頑將」,如今帶著更強的政治籌碼捲土重來,正將韓國政壇的保守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