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在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制裁,大批美國企業撤離俄羅斯市場。然而,如今局勢發生變化,部分美國公司渴望重返俄羅斯,卻發現自己已被排除在外,重返俄市場的道路異常艱難。
俄羅斯總統特別代表、俄直接投資基金總裁德米特里耶夫18日在莫斯科明確表示,美國公司如果希望重返俄羅斯,唯一可行的方式是與俄羅斯本土企業建立合資企業。這意味著美企已經很難像過去那樣在俄獨立開展業務,而是必須接受俄方制定的新遊戲規則。
儘管美國政府對俄羅斯施加了多輪制裁,但超過150家美國公司仍在俄開展業務,其中75%的企業已在俄經營超過25年。這些企業在過去幾年裡,不僅經歷了市場萎縮、供應鏈受阻,還遭遇了來自本土競爭者的挑戰。如今,即便它們希望回歸,也已失去了市場主導權。
俄美關係的冰封不僅限於商業層面,政治對話也處於極度敏感的狀態。德米特里耶夫承認,儘管雙方仍在討論經濟合作的可能性,但目前的對話僅限於雙方可以開展合作的領域,而非具體項目。這意味著,在俄美政治僵局未解的情況下,經濟合作的恢復仍然遙遙無期。
西方企業離開俄羅斯市場後,本土企業迅速填補了空缺,俄羅斯政府也加大了對國產品牌的扶持力度。與此同時,來自中國、印度、土耳其等國的企業趁勢而入,逐漸取代了美國企業留下的市場份額。如今,美國公司即便想要重返,也不得不面對這些新興競爭者。
此外,俄羅斯近年來大力推動「去美元化」戰略,以降低對西方經濟體系的依賴。俄中貿易額持續攀升,盧布和人民幣的直接結算比例大幅上升,使得美國金融機構在俄的影響力進一步下降。在這一背景下,美國企業的回歸意願即便強烈,實際操作上也面臨重重阻礙。
同事儘管一些美國企業對俄羅斯市場依然有興趣,但華盛頓的政策並未鬆動。美國政府仍在強化對俄制裁,並不斷施壓盟友加碼限制俄經濟發展。對於希望重返俄羅斯的美企而言,必須在企業利益與政府政策之間做出艱難抉擇。
俄羅斯的態度也變得更加強硬。俄政府明確表示,對於那些在制裁期間撤離的西方企業,不會輕易允許它們重新進入市場。即便給予機會,也需要它們接受更加嚴格的監管要求,並讓出更多利益給本土合作夥伴。這表明,俄羅斯已經不再依賴西方資本,而是轉向更具戰略價值的夥伴。
從長遠來看,俄美經濟關係的修復將取決於地緣政治局勢的變化。如果美俄關係持續對立,美國企業將越來越難以在俄羅斯市場站穩腳跟。而俄羅斯則會加速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進一步削弱美國的經濟影響力。
面對這樣的局勢,美國企業要想回歸俄羅斯市場,恐怕需要的不僅是商業談判,更是華盛頓政策的重大調整。然而,在當前全球博弈日趨激烈的背景下,這一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俄美經濟關係的裂痕,或許已經難以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