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網援引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媒體18日報道,當天凌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市多輛特斯拉汽車遭到人為縱火。警方表示,一名身穿黑衣的嫌犯使用燃燒瓶點燃汽車,隨後又向車輛開槍。至少5輛特斯拉在大火中受損。
馬斯克當天在社交平台X上發帖稱,「這種程度的暴力行為是瘋狂且極其錯誤的。特斯拉公司只是生產電動汽車,並沒有做任何應該遭到這種邪惡襲擊的事情」。
視頻截圖
實際上,類似事情此前已有發生。
據參考消息報道,有分析稱,此種行為是因為美國民眾批評馬斯克對政治和商業的直接影響,尤其是他與特朗普政府的密切關係。
值得關注的是,馬斯克過度介入政治領域,已經影響到特斯拉的銷量及股價。短短几個月的時間,特斯拉就從華爾街寵兒變成了「棄兒」。當地時間18日,特斯拉股價再度大跌超5%。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已累計下跌44%。
當地時間11日,特朗普在白宮外選購了一輛全新特斯拉Model S,以此來表示他對馬斯克及特斯拉的支持,當天,特斯拉股價收盤上漲近4%。
由於包括歐洲和澳大利亞在內的全球銷量受到影響,不少研究機構下調了特斯拉股票的目標價。丹麥養老基金Akademiker Pension近日正式將特斯拉列入「投資黑名單」,今後不允許旗下基金經理和外部合作方再買入特斯拉股票。
美關稅霸凌遭全球反噬
據央視報道,美國將於4月2日開始徵收對等關稅,農產品關稅也將於4月2日生效。
自特朗普今年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對主要貿易夥伴頻頻揮舞關稅「大棒」,相關國家已採取反制措施。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韋宗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特朗普試圖通過對等關稅,取代基於世界貿易組織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減少美國全球貿易赤字,平衡美國對外貿易,並藉此鼓勵製造業迴流,重振美國製造業。此舉破壞了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是貿易霸凌主義,也對正常的商品貿易造成衝擊,損人不利己。
前中國駐紐約和舊金山總領館商務參贊、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特朗普認為現有貿易體系美國吃虧,一切應該美國說了算,試圖通過加征關稅的手段讓美國獲得更多利益。當前關稅政策形勢下,可以預見,美國國內消費者和生產者將面臨更大的價格壓力,美國國內出口商也將受到關稅衝擊。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終身教授劉學東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目前落實的關稅政策中,一項是對特定國家所有產品加征關稅,一項是對所有國家的特定產品加征關稅。要進一步評估美國關稅政策以及其他國家反制舉措對全球貿易秩序造成的影響,還需衡量美國4月2日實施的對等關稅涉及領域以及徵稅幅度情況。
美國加征關稅削弱自身競爭力
近期,美國加征關稅舉措受到普遍關注。
劉學東分析,美國加征鋼鋁關稅旨在推動鋼鐵和鋁的生產迴流至美國,促進美國鋼鐵和鋁產業的繁榮。但鑒於美國國內鋼鐵、鋁相關產能已經達到極限,因此這一願望可能落空。同時,此舉將推高全球鋼材、鋁材的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是美國最主要的進口來源國。根據公開數據,2024年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出口至美國的產品佔美國進口總額的40%以上。
「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政策由於在美國國內面臨較大阻力,因此兩次暫緩。美國加征關稅對自身將產生不利影響:一是由於關稅提高最終消費品價格,美國滿足進口需求的同時將加劇國內通脹;二是中間品價格上漲,諸如汽車等領域整個產業鏈生產成本提高,進而會降低美國整車等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劉學東說。
關稅政策對農產品貿易衝擊幾何?
美國「關稅大棒」政策引發反制。
中國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自2月10日起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征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征10%關稅;自3月10日起對雞肉、小麥、玉米、棉花加征15%關稅,對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製品加征10%關稅。
加拿大3月4日起對價值300億加元的美國產品加征25%的關稅,涉及家禽、肉類、奶製品、小麥和其他食品。
歐盟3月12日宣布將對價值26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徵收反制關稅。
何偉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美國對進口農產品加征關稅,將導致美國食品開支負擔增加,推高通脹。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採取關稅反制,美國農產品出口下降是必然的。」
劉學東稱,美國加征關稅以及其他國家反制舉措將提高產品價格,一定程度上影響需求和消費,減少國際貿易總額。不過,具體到大豆、玉米、小麥等大宗商品,這些品類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替代性。無論買家是誰,生產之前已經在期貨市場賣出,因此,美國這類農產品出口受到當前關稅政策的衝擊相對有限,而肉類、乳製品貿易受到的衝擊將更加明顯。
堪薩斯州立大學的農業經濟學家Glynn Tonsor指出,產品會流向在開放貿易環境中最有價值的國家。
韋宗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美國很多農業州的農產品、肉製品及奶製品嚴重依賴中國等海外市場,關稅戰必然波及美國農產品出口,損害美國農場主利益。
美國各界對加征關稅表示擔憂
在美國各地,許多政黨對關稅及其對農業的潛在影響表示擔憂——其中包括現任美國參議員和主要農業會員組織。
明尼蘇達州民主党參議員Amy Klobuchar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全面關稅政策將使美國人更難獲得食物,並將擠壓農民,使其失去寶貴的出口市場,並面臨更高的投入成本。這將使美國普通家庭每年的生活成本增加1200多美元,汽油價格每加侖上漲50美分,玉米和大豆種植戶的化肥成本也會上升。
Amy Klobuchar強調:「我們已經看到零售商店和煉油廠提高價格,而其他國家的報復性關稅將進一步抬高價格。美國農民花費幾十年建立出口市場,卻在一夜之間被摧毀。雖然我支持有針對性的關稅,但全面的關稅將使我們的國家倒退。」
美國大豆協會和美國玉米種植者協會去年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場新的貿易摩擦將立即導致美國玉米和大豆出口減少數億噸——美國種植者很難收回這一市場份額損失。
美國農業發展關乎政黨選票
貿易爭端對美國農民來說是一個打擊,而農民是特朗普的關鍵選民群體。在2024 年總統大選期間,依賴農業的社區壓倒性地投票支持特朗普。但特朗普2025年以來的政策正在傷害農業社區。
在何偉文看來,近年來,美國農產品出口處於頹勢,貿易逆差越來越大,在全球農產品貿易中並非處於強勢和壟斷地位。這已經對美國農業發展造成打擊。在當前關稅形勢下,美國農產品出口預計進一步受到衝擊,而美國國內經銷體系已經非常成熟,因此農產品出口轉內銷也並不樂觀。
「美國農業雖然只佔其經濟總量的2%,但農業的政治權重非常大。如果農業問題沒有處理好,對美國政治的影響不可低估。根據過去的經驗,美國政府預計會發為農戶發放補貼。但問題在於,當前美國財政赤字嚴重,關稅補貼是否可行以及成效如何,還尚未可知。」
Arlan Suderman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依賴貿易的行業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直至關稅問題得以解決。這將給美國經濟增加一段不確定時期,可能導致消費者支出減少,從而拖累經濟增長。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部分資料來自南財快訊、海外網、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