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這是全國兩會後總書記首次地方考察調研。
「要下定決心、勇於探索,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根基,強化創新驅動,統籌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強做優數字經濟、新能源等產業。」在聽取貴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做強做優數字經濟」,這是貴州高質量發展的引擎之一。
「一個地方不應該什麼都干,而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談起對貴州發展的深刻思考。「從貴州來講,也要做一些選擇,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不要讓自己不可替代的優勢反而消失了、抵消了,這就是得不償失。你們搞大數據產業招商,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就是一個好的選擇。」
有所為有所不為。「為」與「不為」的選擇背後,是對「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回答。
黔山秀水,優良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培植後發優勢,奮力後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總書記對貴州寄予厚望。
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陽市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考察時指出,面對信息化潮流,只有積極搶佔制高點,才能贏得發展先機。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指出,希望貴州「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
搶新機、贏先機,群山阻隔的貴州,建成了全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近年來,聚焦算力、賦能、產業三個關鍵,貴州紮實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建設,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看算力。在建及投運數據中心48個,總算力規模約佔全國算力總規模的23%,成為全球超大型數據中心集聚最多的地區之一。
看賦能。貴州「上雲用雲」企業超過3萬家,工業轉型、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全域旅遊、公共服務,數字化賦能千行百業。
看產業。貴州數字經濟增速連續9年位居全國前列,目前正打造數據中心、智能終端、數據應用3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一域觀全局。由貴州發展的新機遇,亦可洞見信息化帶來的千載難逢的機遇。
「我一直重視發展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早在2000年,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就極具前瞻性和創造性地提出建設「數字福建」。2003年在浙江工作期間又提出建設「數字浙江」,把打造「數字浙江」作為「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
恆者行遠,思者常新。「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強調,「中國正在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兩年後,建設「數字中國」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
登高而望遠。新時代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
有謀劃,有行動。一系列重大舉措壓茬推進:《網路強國戰略實施綱要》出台、《「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發布、《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印發……數字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
有目標,見成效。一組數據彰顯創新活力:我國數據總量和算力總規模穩居全球第二位;2023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74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2.8%……數字經濟激蕩出高質量發展的萬千氣象。
「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我們必須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不能有任何遲疑,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歷史性錯誤。」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時代的大潮只爭朝夕。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