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風雲變幻無窮,俄烏衝突三年未果,歐洲美國貌合神離,特朗普兜兜轉轉重返政壇。
正當美國、俄羅斯和歐洲這三撥勢力爾虞我詐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忽然間人們意識到,中國作為世界第三極正在逆境中崛起。
比如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大驅可以巡航澳洲,中國的北冰洋航運已經開啟等等。
於是美歐俄的話事人聯合質疑,難道是咱們都低估中國這隻已經睡醒的雄獅?亦或是高看了自己?
這種質疑雖然有點後知後覺,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世界真的是低估了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歐洲國家可能都有點過於自信。
這話要從特朗普八年前第一次主政美國說起,當時的特朗普想法很簡單,只要美國發起針對中國的貿易戰,過不了三個月中國就會繳械投降。
然而讓特朗普沒有想到的是,針對美國的技術封鎖加征關稅,中國挺過來了,而特朗普則是在這場貿易戰中失去大批的選票,離開白宮。
從本質上來說,美國發起的貿易戰本身就是對中國的漠視,或者是過於自信,特朗普也是過於自信失去了總統的寶座。
再往遠處追溯,其實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本質上也是對中國的鄙夷,瞧不上你所以才拉幫結夥焚燒圓明園。
再比如朝鮮戰爭,就更暴露了美國的過於自信。
他們揚言要在鴨綠江過聖誕節,卻不料被志願軍整整遲滯三年,不得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其實歐洲對於中國也是非常蔑視,不然就不會有八國聯軍攻佔北京這檔子事。
比如西方列強強行租借香港澳門,就是對中國主權的漠視。
甚至當下,法國的馬克龍還在慫恿特朗普對中國下刀子,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妥妥的引禍水東流。
然而雖然歐盟緊跟美國的步伐,但是在特朗普的眼裡,歐洲與俄羅斯中國一樣,都是待宰的羊羔,並沒有遠近之分。
比如,在聽到馬克龍的慫恿美國應該率先拿中國開刀,針對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特朗普淡淡一笑,反而直接給出加征歐盟的稅收清單。
那麼在特朗普看來,歐洲難道不是美國的盟友嗎?
回答是肯定的,因為馬克龍忘記一個大前提,特朗普首先是個商人,而後才是美國總統。
這就像特朗普說的,歐洲就是為了搞掉美國而設計的,並不能給美國再一次偉大做出什麼貢獻。
特朗普不知道什麼時候心血來潮,會不會解散所謂的歐盟甚至北約,真的很難說,這種狀況已經初現端倪。
一直以來特朗普就認為歐洲是美國的包袱,至於歐盟或者是北約,也不過是變著花樣盤剝美國納稅人的血汗錢。
厚道一點來說,美國的強大就擺在那裡,人家自信一點並不算錯。
然而搞笑的是,歐洲的馬克龍他們在中國面前也是無由頭的自信。
那麼馬克龍他們的底氣到底來自何方?
或者說他們為什麼依舊是鄙夷中國?
其實從溯源上來說,他們的心智依舊停留在半個世紀以前的歷史沉澱中難以自拔,更在於歐洲習慣漠視中國的發展。
美國歐洲低估中國也就算了,畢竟道不同不相為謀。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其實俄羅斯也是有點低估中國。
歷史上,俄羅斯是中國的北方鄰居,儘管曾經掠奪過中國大量的財富和地盤,但是這筆賬也不能記在普京大帝身上。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俄就兩國國界達成共識,因為只有丟掉歷史的包袱中俄兩國才能輕裝前進,在新形勢下攜起手來。
當然在後來面對俄烏衝突,中國與俄羅斯的態度還是有差別的,中國一向強調國家主權的尊嚴,對俄烏兩家不偏不倚,勸和促談。
對於中國的不站隊,普京總統給予理解,因為他知道,中國非常忌諱任何形式的戰爭,華夏民族從沒有窺視過別國的領土。
對於這一點,俄羅斯心知肚明。
正因於此,中國在俄烏衝突的態度非常明確,也因此得到普京的衷心讚譽。
當然在後來的俄烏衝突中,俄羅斯遭到歐盟十六國的經濟封鎖。
面對這一嚴峻局面,中國挺身而出,與俄羅斯展開能源方面的合作,這才使得俄羅斯能夠堅持三年之久的戰火拖累。
事到如今,隨著特朗普上台,俄烏衝突也應該畫上句號。
正當特朗普與普京商量如何對待戰後的烏克蘭的時候,中國與烏克蘭簽訂了糧食協作合同,這實際上就是給俄羅斯一個警醒。
直到這個時候,俄羅斯才如夢方醒,原來一直低調的中國,才是維護世界和平格局的潛力股或者叫壓艙石,大家都低估了中國的分量。
參考資料:
俄烏衝突--百科
中俄關係--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