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觀察者網報道,3月11日,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在結束香港行程返回菲首都馬尼拉時,被菲警方拘留,並於當晚連夜押送海牙。
這場看似突如其來的跨國司法行動,不僅揭開了菲律賓政壇權力鬥爭的殘酷面紗,更讓菲總統小馬科斯借國外機構打擊對手的醜惡嘴臉暴露無遺。
另外,有意思的是在杜特爾特抵達海牙,並被拘留後,國際刑事法院發布了一則聲明,無意間戳穿了小馬科斯政府撒下的徹頭徹尾的謊言,即所謂逮捕是「配合國際刑警組織通緝令」。
國際刑事法院
小馬科斯在逮捕行動結束後,曾站出來回應稱,逮捕杜特爾特的舉動是履行對國際刑警組織的義務,與國際刑事法院無關。然而,國際刑事法院12日的聲明卻明確指出,杜特爾特是根據該法院的逮捕令被菲律賓當局羈押的,還感謝菲律賓政府的幫助。
這一事實直接打臉小馬科斯的辯解,暴露其混淆國際刑警組織與國際刑事法院職能的拙劣手段。而且國際刑警組織的「紅色通緝令」,至今還未得到其證實,僅有菲律賓媒體的相關報道。
另外,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因菲律賓2019年退出《羅馬規約》,是存疑的。小馬科斯政府的「司法合作」實為對菲律賓主權的背叛,將國家機器當作打擊對手的工具。
杜特爾特
杜特爾特被捕的罪名是「反人類罪」,源於其任內的「禁毒戰爭」。菲政府統計顯示,約6000人在行動中喪生,而國際人權組織估測死亡人數高達3萬。但國際刑事法院的指控存在明顯漏洞:其調查範圍僅限於2016至2019年菲律賓作為締約國期間的行為,且杜特爾特的「間接共犯」身份缺乏直接證據。更諷刺的是,國際刑事法院對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罪行選擇性失明,卻對菲律賓「禁毒行動」窮追猛打,這種雙重標準讓其司法獨立性成為笑話。
杜特爾特的被捕,本質上是小馬科斯政府針對政治對手的「精準打擊」。杜特爾特家族與馬科斯家族的聯盟在2022年大選後破裂,莎拉・杜特爾特遭眾議院彈劾,兩派矛盾激化。逮捕杜特爾特不僅削弱杜特爾特陣營的士氣,更試圖通過司法手段阻斷杜特爾特家族2028年總統競選之路。
小馬科斯
然而,此舉引發菲律賓社會的劇烈震蕩,比如杜特爾特支持者在海牙拘留中心外抗議,甚至負責押送的菲軍警在機場抹淚,顯示其深厚的民間基礎。
這場危機更深層的矛盾在於菲律賓的戰略選擇。杜特爾特任內奉行務實外交,平衡中美關係,而小馬科斯上台後全面倒向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持續挑釁。逮捕杜特爾特既是向美國納投名狀,也是為轉移菲國內治理失敗的壓力。但此舉嚴重損害了菲律賓的司法主權與國際形象,進一步激化了民眾對政府「賣國求榮」的憤怒。
小馬科斯政府的行為,折射出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正在遭遇挑戰。中國外交部明確表態,強調國際刑事法院應遵循補充性管轄原則,避免政治化和雙重標準。這一立場得到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國家的隱性支持,反映出多極化趨勢下國際治理體系的重構壓力。
美菲兩國
在南海局勢持續升溫的背景下,菲律賓的內鬥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小馬科斯政府為鞏固權力,或將進一步引入域外勢力,加劇地區局勢緊張。而杜特爾特家族的反擊,可能會選擇聯合軍方與地方勢力形成割據態勢。這種內耗不僅削弱菲律賓自身實力,也會為域外大國介入博弈提供可乘之機。
小馬科斯政府試圖用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掩蓋其政治野心,卻在事實面前破綻百出。杜特爾特的主動被捕,不僅未能幫助小馬科斯鞏固勢力,反而還會加速了菲律賓的分裂與動蕩,以及馬科斯家族的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