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政治圈被前總統拜登的特赦令攪得沸反盈天。現任總統特朗普在其「真相社交」平台發文,悍然宣稱拜登離任前的特赦令無效,理由是這些特赦令由自動筆簽署,拜登沒親自簽字且毫不知情。
自動筆簽赦免令的合法性之爭
拜登離任前搞了一系列特赦動作,利茲・切尼、安東尼・福奇、馬克・米利等人都在特赦名單上。這些特赦本就惹人注目,特朗普這一鬧,更是把這事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特朗普在帖文中措辭激烈:「拜登的赦免令,在此宣告無效、作廢,毫無效力,因為是自動(簽名)筆簽的。換句話說,喬・拜登沒簽這些文件,更關鍵的是,他啥都不知道!必要的赦免文件沒向他解釋,也沒得到他批准。他一無所知,而知情者可能犯了罪。」可特朗普在帖子里沒拿出一點實質性證據來支撐這說法。
自動筆簽文件其實早就開始了
那備受爭議的「自動筆」究竟是什麼呢?這可不是大家日常用的自動鉛筆。白宮文件簽署流程里的自動筆,是能模擬總統簽名的工具。靠特定機械裝置或電子程序,把預設好的總統簽名樣式複製到文件上。這工具就是用來對付總統沒時間親自簽大量文件的情況。
實際上,白宮用自動筆簽文件不是啥新鮮事。在奧巴馬之前,白宮工作人員就常用自動筆在邀請函、信件這類日常禮儀性文件上籤總統名。白宮一場晚宴可能邀上百人,總統哪有時間在每份邀請函上親筆簽名?資料顯示,杜魯門可能是第一個用自動筆簽信件和支票的總統,福特是第一個公開承認用自動筆簽名的總統。到奧巴馬時期,自動筆簽法律都有了。
2011年5月,奧巴馬下令,白宮首次用自動筆簽了一項法律。之後,奧巴馬在馬來西亞訪問、夏威夷度假時,也曾授意工作人員用自動筆簽國會通過的議案使其成為法律。拜登執政時,也用自動筆簽了行政令、法律等多種文件,部分是他在國外訪問時授權白宮工作人員簽的。像2024年5月,拜登在舊金山就讓工作人員用自動筆簽了一項有效期一周的對FAA延長撥款的法律。
自動筆簽名背後的政治暗流
要知道,用自動筆簽法律、特赦令本身不違規,關鍵是總統知不知情、有沒有授意。2005年,小布希總統就這事諮詢司法部意見,司法部的法律意見是,總統不需要親自簽議案,指示下屬附上自己簽名使議案成法律,用自動筆可行。不過,司法部不是有司法審查權的機構,在這件事里就是總統的官方法律顧問。
特朗普質疑拜登特赦令有效性,背後恐怕有複雜的政治考量。以往,總統特赦令通常不受司法審查,也不用國會同意。特赦程序完成後,發布特赦令的總統自己都沒法撤銷,更別說另一個總統取消了。除非特朗普拿出確鑿證據,證明白宮工作人員在拜登不知情下用自動筆簽特赦令,否則取消拜登特赦令難如登天。但到現在,這種確鑿證據還沒出現,就算有,可信度也會被質疑,法庭很難採信,畢竟拜登完全可以說自己知情且授意了。
特朗普對拜登特赦令的質疑,已經引發各界廣泛關注討論。這爭議以後是隨時間平息,還是引發更深政治博弈,還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