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泰國變天。
電商、免簽、榴槤園、公寓,全爆了...
但凡涉及外資合法性,必定大片嚴查,上綱上線。
下一個目標:在泰買地建廠的外國商家。
據泰媒3月15日消息,泰國春武里府博通縣bo kwang thong鎮4號村村民於日前向泰國副總理兼能源部長致函,稱有中國資本人士前來此處購買了100萊土地以準備建設大型工廠,而此舉並未聽過公開聽證會程序,遂引發民眾對建成後帶來污染的擔憂。
之後,春武里府府尹塔察猜先生下令博通縣官員就此事舉行會議,並總結得出上述工廠建設項目尚未獲得該府工業部門的許可,屬於違反規定的行為,當地警方也正在調查中。
當地村長透露,上述地區的施工作業已於1月28日起便被勒令暫停,而當地政府部門機構沒有任何行動,使得有大量外國人湧入此地想買地建廠。
另據春武里府社會反腐敗組織顧問拉塔魯先生透露,調查發現bo kwang thong地區土地出售給外國人的情況異常之多,初步發現大部分以中國人為主,且更重要的是均以現金購買,部分地區價格甚至高達1億泰銖,而這些交易都沒有經過泰國央行,導致難以調查。
針對此事,後續將提交至泰國國家警察總署信息技術犯罪打擊部門做進一步調查,因為不知道是否涉及洗錢。
不僅如此,上述中國資本人士前來買地建廠然後又欺騙中國投資者前來投資,拿到錢後便捲款跑路。
泰國「老舊頑疾」:
標準模糊,一驚一乍
泰國「老舊頑疾」:標準模糊。
明明是街邊酒駕,交警嚴查,但最終「交錢放人」成為處理標準。
明明是「傀儡公司」非法,全面追責,但每一次泰國總抓捕「向泰國部門交錢的外國人」,但卻始終忽略「隱藏官方的規則制定者」。
正是因為有了那些「模糊的標準」,所以才有了外國人默認合理合法的「交錢辦事」,可不管過了多少年,泰國一直在埋怨外國人「沒有遵紀守法」。
問題是,泰國「一天八變」,以何為準?
你怪當初那些「泰國公職」當初收錢為何那麼爽?
他告訴你此乃「本來就違法」,只是抓不抓你而已...
所以本質上,泰國放過「收錢的」而重罰「交錢的」,無非是在增長「未來的投資受害者」罷了。
規矩你定,合不合法也你說了算,「抓不抓」和「什麼時候抓」的解釋權也在你手裡。
既然如此,本質還是一批批地來,一批批地割,收穫滿滿。
另一方面,以上複雜的「認定情況」,還未加上在泰外國人士之間的「老鄉互騙,卷錢跑路」。
而現象之間的共性,也無較大可比性。
泰國一時的放縱,日常無人過問,但「一驚一乍」的打擊形象展現,他們沒有成果也要從羊圈拉幾隻肥的宰給觀眾看。
事件的核心——中國資本人士在春武里府博通縣 bo kwang thong 鎮大規模購地建廠,未經過公開聽證,且部分交易以現金方式進行,引發當地政府和民眾的關注。
主流泰媒口中,該事件涉及多個關鍵議題,包括外國投資在泰國的法律框架、土地交易的透明度、潛在的環境影響,以及是否存在洗錢或非法融資行為。
泰媒指出,根據本地泰國法律,外國個人不能直接擁有土地,但可以通過設立泰國公司、長期租賃或特定的投資協議來獲得土地使用權。
因此,若上述中國資本人士是通過泰國法人公司購地建廠,則需要審查其股權結構是否符合泰國《外國人經營法》(foreign business act, fba)及相關土地法的要求,特別是是否涉及「代理持股」(nominee shareholders)規避監管的情況。
以上,為泰國下一步嚴查的基礎操作。
緊接著,泰國相關部門認為,若按泰國工業園區開發和環保法規,大型工廠項目通常需要環境影響評估(eia) 並召開公聽會,徵求公眾意見。
然而,本案中,當地村民投訴未經歷該程序,導致對未來污染風險的擔憂加劇。
顯然,這反映出泰國地方管理在項目審批和監管方面可能存在漏洞,甚至不排除利益輸送或管理不透明的可能性。
當然,這一切在公開場合,泰媒不會過多提及。
該事件中最受關注的重點——部分土地交易涉及大額現金支付,且未通過泰國央行系統。
此類交易方式不僅規避了金融監管,也增加了資金來源的隱蔽性,使得泰國反洗錢機構難以追蹤資金流向。
泰國《反洗錢法》(anti-money laundering act, amlo)對高額交易有嚴格申報要求,如果這些交易未按規定申報,則也可能觸犯法律。
近年來,外國資本在泰國製造業、房地產和旅遊業的投資不斷上升,尤其在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ec)區域,外國企業在電子、汽車、供應鏈等領域的布局頗具規模。
然而,伴隨投資的增加,泰國社會對於土地被外資掌控、資本流動透明度、環境影響以及勞工權益的擔憂也在上升。
因此,此次事件很可能加劇泰國社會對外國資本的審視,甚至引發更嚴格的外資監管政策。
目前,泰國國家警察總署信息技術犯罪打擊部門已介入調查,未來或將牽涉更大範圍的土地交易審查。
如果查實存在違規購地、非法建設或洗錢行為,涉案企業可能面臨罰款、撤銷投資許可,甚至刑事訴訟。
此外,泰國政府可能藉此機會強化外資購地和資金流動的監管措施,例如加強公司股東審查、嚴格實施銀行交易申報機制等。
矛盾點,自然是:「泰國是我家,不管你來泰國多少年,賺了多少錢,你也不可以把泰國當成你家。」
每一次,泰國的出發點永遠是好的。
打擊犯罪,保護本地。
但每一次,泰國在執行過程中,都難免在情緒化中矯正過度。
近日,不少打算在泰買房的中國人,轉來的購房費遭到補稅處理。
而那些諸如學費及其他消費資金,也被當成了公司收入,一律收緊。
好處是,泰國絕對安全了。
壞處是,接下來想投資的人,怕麻煩了。
泰國認準了一條真理:
只要你不要想著使用技巧,在「合法與否」的擦邊寄望獲得「實惠划算」,泰國的各大部門,一定不會嚴查「毫無額外利益的你」。
對於中國商家而言,倘若你遭遇文中所說的「買地建廠詐騙」,那麼,儘快報案吧。
而如果仍有不良人士還想通過塑造崎嶇蜿蜒的「外國人買地建廠騙局」,泰國網奉勸你,儘快收手吧。
泰國這個國家,會一直以「很寬鬆」著稱么?我要是回答「是的」,恐怕你也不會相信。
佛教國度,走向合法化和規範化是遲早的,審核嚴格程度也終究會變成「第二個新加坡」。
往昔那段歲月靜好的時光里,那些飛檐走壁大秀捷徑技術的人,如今如同老舊牆上的釘子,正在被這場勢不可擋的「翻新」,一根根地拔出,算賬,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