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早報報道,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表示,經過中俄雙方深度溝通後,中國產品經過中歐鐵路運往歐洲的情況已經得到解決,該通關的已經都被放行,有問題的產品也被退貨處理。
從今年1月份開始,俄羅斯開始查扣部分中歐班列貨運櫃,中國商品也被俄羅斯扣留,貨物無法運往歐洲。張漢暉大使就表示,俄此舉原因有2個:一是貨物中可能包括軍民兩用的產品,為了避免這些軍民兩用產品被歐洲援助烏克蘭,俄羅斯需要扣查這些商品,以確保這些商品不會被歐洲用於援助俄羅斯;二是,中方公司提供的報關單太過於簡化,只是填了大類,俄方無法確認貨物的具體內容,因此俄也需要調查貨物的具體情況。
最後,張漢暉還強調,俄羅斯此舉並不是單純的針對中國。
中歐班列,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亞歐大陸的一條重要紐帶,將亞洲的商品以最快的速度運往歐洲,加速了亞歐大陸經濟的進一步交融。在2024年,這條鐵路的運送量已經達到2000萬噸,是帶動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不僅僅中歐從中受益匪淺,俄羅斯從中也拿到了大量的經濟利益。
所以這條鐵路不僅僅對中歐至關重要,對俄羅斯也是如此。那麼俄羅斯又為何要扣押中國運往歐洲的貨物?
根據俄羅斯方面給出的說法,扣押從中國運往走的貨物,是根據俄羅斯政府去年10月發布的行政令,主要限制軍民兩用產品通過中歐鐵路運往歐洲,並不是單純地針對中國。從這個角度來說,俄方出於國家利益的確有必要採取類似的行動。但從中俄關係來說,這種說法顯然難以服眾。
俄羅斯的做法恐怕還有震懾歐洲的用意在內。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和歐洲的關係就不斷惡化,北溪管道被炸,意味著俄羅斯和歐洲構想的歐俄能源共同體目標走向失敗。加上歐洲緊跟美國的步伐,對俄羅斯採取制裁措施,已經讓歐洲和俄羅斯水火不容。
而中歐班列是有線路經過俄羅斯的,俄羅斯對物品進行檢查,也有對歐展現態度的用意。
除此之外,俄羅斯通過扣查運往歐洲的貨物,向歐洲證明俄羅斯也有對它進行制裁的能力。所傳達的意思非常簡單,歐洲能夠制裁俄羅斯,那麼俄羅斯也能制裁歐洲。
但俄羅斯的這種手段,註定是無法發生持久的,因為這其中還涉及到中國。即便是俄羅斯有和歐洲翻臉的決心,也有和歐洲翻臉的能力,但是中國對俄羅斯依舊至關重要。
俄羅斯長期扣押中國運往歐洲的貨物,中國利益也會因此受損,中國企業需要重新考慮通過這條鐵路向歐洲運送貨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長期持續下去,還會導致中俄關係產生不確定性因素。在俄羅斯被美國和歐洲普遍孤立的背景下,一旦失去中國這個朋友的支撐,俄羅斯將徹底孤立無援。
除此之外,美國直接推動俄烏戰爭的和平談判,預計很快俄烏雙方將會達成和平協議,俄羅斯也沒有必要繼續去激怒歐洲。因此,俄羅斯此舉除了限制軍民兩用物品輸歐和檢驗物品種類外,最多就是表達一下自己的態度,震懾一下歐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