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烏要求停火之際,普京卻身著軍裝視察俄烏前線,這背後體現出普京對美國的不信任,也表明普京早已知道與美國很難談攏,轉而展示出更強硬的姿態。而在普京赴前線之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明確表態,俄羅斯絕不會違背對中國的承諾,並強調中俄關係比以往更加穩固。這兩件事之間有什麼聯繫?在美國施壓的背景下,俄羅斯為何選擇此時強化對華關係?這一系列動作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戰略考量?
【拉夫羅夫強調俄羅斯絕不違背對華義務】
日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美國3名知名媒體人採訪時發表重要聲明,強調「美國人應該清楚,俄羅斯永遠不會違反與中國,在法律和政治層面所承擔的義務」。這一表態在國際社會引發廣泛關注。
乍一聽,這似乎是俄羅斯在給美國下「通牒」,但實際上,它更像是掏心窩子似的對中國說出的承諾。
要知道,自從特朗普再度問鼎白宮以來,「離間中俄」這個話題就沒少被討論,很多觀察家擔心美俄若偃旗息鼓,對中俄關係的動態或許會造成不小的攪動。
近期,俄羅斯在公開場合頻繁釋放信號,表示他們對中俄關係的穩定充滿信心。克里姆林宮的發言人佩斯科夫、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及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都不約而同地在不同場合強調,中俄關係只會日益深化。
【特朗普和普京即將進行新一輪電話會談】
如今,在普京和特朗普即將進行新一輪電話會談的背景下,拉夫羅夫這番言論耐人尋味,也並不是毫無來由。
此外,拉夫羅夫還傳達了一個樸素道理:中國人的謀略是著眼未來,而不是一時起伏。這種民族特性一直讓莫斯科對中俄關係的穩定感到安然。在這個全球化競爭激烈且充滿變數的國際局勢中,這種思維方式尤為重要。
然而就在拉夫羅夫對華交底後不久,普京卻身著軍裝,登上了俄烏前線的庫爾斯克地區。在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的陪同下,普京會晤了庫爾斯克集團的軍事指揮官並召開了軍事會議。
會議上,普京向俄軍下達命令,要求務必迅速擊潰駐紮於庫爾斯克的烏克蘭軍隊,並在庫爾斯克邊境以外區域構建一個「安全緩衝區」。
【普京身著軍裝親赴前線】
普京的出現絕對不是為了簡單的視察,更不是為了聆聽格拉西莫夫的彙報。他此行的關鍵目的,是以俄軍最高統帥的身份傳遞勝利的信號,同時通過媒體的高調報道,震懾敵方。
普京很少身穿軍裝出現在公眾面前,而這次不僅是對國內希望俄美和解派人士發出明確信號,也是向美國、烏克蘭及其歐洲盟友的警示:俄羅斯未因任何和平協議而放鬆警惕,依舊處於戰鬥準備之中。
普京對庫爾斯克的現身,暗示當地戰局已定,而烏克蘭則在談判桌上失去了重要的籌碼。普京的高調動作無疑是告訴所有人: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是堅定不移的。
【特朗普威脅將對俄羅斯採取「毀滅性」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前,特朗普對普京發出了直截了當的警告:如果普京拒絕簽署30天臨時停火協議,那麼美國將採取「毀滅性」的經濟制裁措施,後果難以設想。
美國對俄的迅速翻臉,讓普京徹底看清了美國的立場,也讓他意識到,俄羅斯需要尋找一個真正可靠的盟友,這個夥伴非中國莫屬。
於是,在普京穿軍裝視察庫爾斯克的當天,拉夫羅夫則適時發聲,重申俄羅斯絕不會違背對中國的承諾,並強調中俄關係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穩固。
此番表態,不僅做給中國人看,也是對美國和西方的公開宣示。俄羅斯不會因為任何威逼利誘而動搖,其與中國的合作堅如磐石,誰也無法撼動。而只要中俄一直站在一起,俄羅斯就會更加有底氣,美國也會更加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