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如果俄羅斯不簽署停火協議,將對其發動「毀滅性」制裁。對此,俄羅斯總統普京用自己的一身軍裝,對特朗普的「最後通牒」,給出了無聲但清晰的回應。
事情還要從美國和烏克蘭的談判突然出現進展開始講起。在沙特會談後,烏方同意接受美方提出的30天臨時停火協議。美方則宣稱,皮球已經被踢到了俄羅斯腳下。
【特朗普威脅對俄羅斯發起「毀滅性」制裁】
隨後,特朗普在與愛爾蘭總理的會談後表示,從經濟角度看,美國確實可以做一些對俄羅斯「非常不利」的事情,這對俄羅斯產生的影響將是毀滅性的。不過,他還補充了一句:「我不想這麼做」。
雖然特朗普最後稍稍往回「收」了一下,但外界還是敏銳地捕捉到了「毀滅性」這個詞。再考慮到特朗普不久前突然宣稱考慮對俄羅斯發起大規模製裁,因此他的下一步不排除採取對俄強硬的舉措。
這其實也符合特朗普一貫的談判策略,即極限施壓。他先用中斷軍事支持施壓烏克蘭,要求後者同意停火,並與美國簽署礦產協議。一開始,烏克蘭當然不願意,這才有了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在白宮的爭吵。
【特朗普再次威脅俄羅斯】
然而,隨著美國的壓力越來越大,烏克蘭也不得不妥協了。結果就是,烏方不僅同意簽署臨時停火協議,連美烏礦產協議也出現了進展。雖然臨時停火不等於長久和平,但這終歸是一縷和平的曙光。畢竟如果連臨時停火都做不到,更何況實現長久和平呢?
眼看自己對烏克蘭的施壓產生了效果,特朗普的下一步也就可以預測了。結果就是,他對俄羅斯發出了威脅。
只不過在短期內,俄羅斯恐怕是不想在協議上簽字的。
在美國要求俄羅斯就停火問題給出答案後,普京一身軍裝出現在了庫爾斯克集團軍的一處指揮所,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親自接待了他,並彙報了戰況。在指揮所內,普京下達了一系列命令,其中就包括在近期完全收復庫爾斯克州。
【普京一身軍裝出現在庫爾斯克集團軍的一處指揮所】
普京身著軍裝的畫面一經流出,立即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震動。
第一,雖然普京此前不是沒穿過軍裝,但絕對是比較罕見的。第二,在普京之前穿軍裝的時候,往往都是在外面套上一件軍大衣,裡面的西裝領帶清晰可見。而這一次,普京是完完整整地穿上了一套俄陸軍迷彩服裝。兩者的區別已經一目了然。
無論是普京身著軍裝的做法,還是他下達的具體命令,都傳達了一個清晰的信號——俄羅斯的戰鬥還沒有結束。
原因不難理解。首先,庫爾斯克州還沒有完全收復。主流觀點認為,這一方向的戰況,在軍事上的意義不算大,更多是「政治仗」。烏克蘭需要藉此告訴西方,他們還有戰鬥力,還能對俄羅斯產生威脅。同時,一旦談判開始,烏克蘭手上的俄羅斯領土,也必然是能討價還價的籌碼。
【庫爾斯克州的局勢正朝著不利於烏克蘭的方向發展】
毫無疑問,這些都不是俄羅斯願意見到的。站在俄羅斯的角度,把庫爾斯克州收回來,就能進一步減少烏克蘭手上的籌碼,避免在談判時受制於人。根據格拉西莫夫向普京的彙報,他們已經奪回了86%的庫爾斯克州失地,再加上俄軍前幾天宣布大規模進攻,戰場形勢對俄軍是有利的。
因此,俄羅斯不會急於停火。甚至說,可能就是因為感覺到了庫爾斯克州的壓力,擔心自己手上籌碼越來越少,烏克蘭才會同意美國提出的停火協議。
其次,特朗普提出的這個所謂「臨時停火」,其實有很多的貓膩。要知道,這是美烏兩國會談的結果,俄羅斯是沒有直接參与的。雖然在會談結束後,參與談判的特朗普特使維特科夫會去一趟莫斯科。但這一做法更多的用意是「通報結果」,而不是詢問俄羅斯的意見。
【美國和烏克蘭在沙特舉行會談】
所以,對於美烏這次達成的協議,俄羅斯天然就抱有一層不信任感。事實上,俄方消息人士已經發話了,那就是如果沒有敲定明確條款、或者獲得某種保證,普京不太可能同意停火協議。俄方的態度是贊成停火,但要求美國必須給出「框架性的保證」。
莫斯科擔憂,貿然同意臨時停火可能會落入一個陷阱,萬一到時候西方反過來指責,是俄羅斯沒能結束衝突,這反而對俄方不利。
同時,考慮到特朗普恢復了對烏克蘭軍事支持的做法,美烏現在的行動,頗有一種「緩兵之計」的意思。俄羅斯現在好不容易在戰場上拿到了較大主動權,必然是要排除一切不穩定因素的。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句話是有深刻現實含義的。站在俄羅斯的角度,一旦烏克蘭得到喘息的機會,局面在未來可能會再起波瀾。正因如此,特朗普想靠「毀滅性」制裁的威脅,逼普京就範,是不太可能的。